灾区建成景区“昨天”变“明天”
达州市通川区青宁镇岩门社区悄然蜕变——
一线故事
达州市通川区青宁镇岩门社区的民居逐级向下,鳞次栉比,颜色各异,被称为“油画风情小镇”。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郝飞摄
山上,一栋栋民居涂抹上各色跳跃的色彩,村落变身充满诗意的“油画风情小镇”;山间,绿意浓浓的草地肆意铺展,高山湖泊、星空民宿、潺潺溪流,一个按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打造的全新景区,已初显轮廓。
在冬日的绵绵细雨中,记者走进达州市通川区青宁镇岩门社区,记录这一方天地从满是伤痛的乱石岗到如今诗意生活的悄然蜕变。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袁敏徐莉莎袁城霖
重生
乱石岗“长”出大景区
站上岩门社区观景台,岩门人的昨天、今天、明天聚焦于此:身后,是岩门人“今天”居住的“油画风情小镇”,赤橙黄绿的外墙让村子俨然是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这里曾是灾后重建的聚居点,现在已是引来无数游客打卡的“网红村”;放眼望向山坳,那里曾是岩门人的“昨天”,曾经的家园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泥石流毁得面目全非;也就是那里,寄托着岩门人对“明天”的美好期待,建设中的云门天寨景区尽收眼底。整个景区就着斜缓向下的大片坡地而生,从山头到山脚逐级布景,将原生的奇石、林木,与新置的旅游设施巧妙融合其间。
“灾区变景区,这是岩门人的福气啊。”眼前的变化,让52岁的岩门社区书记郑家敏感慨万千。他向采访组展示了一组老照片,每一张影像,都是岩门人的伤痛记忆。
2007年7月,岩门村(现岩门社区)发生特大自然灾害,山体滑坡摧毁了全村房屋,曾经梨花飘香的村庄瞬间变成乱石岗。
启动灾后重建,岩门村进行了整村搬迁。2008年底,岩门村受灾群众搬进另一侧山头的新居,组建全新的岩门社区。
搬离家园,路又在何方?2018年3月,又一个足以改变岩门命运的大事件发生——云门天寨景区项目启动建设。景区计划总投资15亿元,其核心板块便在岩门村山体滑坡后留下的那一片乱石岗。
目前,云门天寨景区一期工程“天盆草原”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二期工程“孺果童年”项目即将开工。
作为云门天寨景区项目方现场负责人,庞启峰已在这里呆了快3年。“定下的目标是确保明年‘五一’节景区顺利开园。”虽是小雨,庞启峰仍安排100多名工人进场作业。在景区“沙滩公园”项目建设现场,数十名工人忙着整理周边草皮。“现在就等天放晴,7000多方的河沙就立即进场。”
在景区核心项目火热推进的同时,景区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商业街等附属设施也正加快建设。
新生
家门口开启新生活
走进云门天寨石文化主题公园项目,首先听到的是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山间“打击乐”的制造者,是来自云门社区的8名石匠。
“一天挣150元,还是可以。”云门天寨的建设,让63岁的石匠曾凡明重新拾起老手艺,和同村的石匠专门负责景区的石头造型。守在家门口上班,一个月4000多元的收入让曾凡明感到满意。
庞启峰介绍,景区建设进入冲刺期,仅岩门社区每天就有70多人进入景区务工,即使是负责园区除草这样的非技术工种,每天也有五六十元的收入。2019年,附近村民在景区务工收入达150万余元。
不只务工收入,支持云门天寨区景区建设,岩门社区共计流转土地2600余亩、林地3000余亩,2019年居民仅土地流转一项的增收就达63万余元。
守着家门口的景区,还能干点什么?岩门人在思考,也在行动。装修一新的山间乡村民宿、供应山区特色美食的农家乐餐饮、服务老人短期居住的康养乐园……在被誉为“油画风情小镇”的岩门社区安置点,村民们忙着改造自家的乡间小院。
“明年5月景区开园,岩门人也将开启新生活。”郑家敏信心满满。
郑家敏说,自己的信心来自于“两个人”。
一个是城里人。“虽说现在景区还在建,几乎每个周末都有不少城里人过来看看。这要是真等到开园,那还不人山人海。”
一个是年轻人。“从今年初开始,村(社区)不少外出务工的年轻人留了下来,在村里准备自主创业。留住年轻人,岩门就有更好的未来。”
新闻推荐
请您提建议 达州市“十四五”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 公开向社会征集意见
本报讯(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刘继霞)对于知识产权保护您有什么好想法好建议吗?11月24日,记者从达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该局...
达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达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