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积月累开专栏 □赵宾
虽然说现在文凭注水,研究生博士生越来越多,但是小地方单位上还是稀缺,文凭到底是年轻人进入更高台阶的垫脚石。每年科室都有年轻医生不甘堕入平凡,参加研究生考试,今年又有仨报名,发愁考试那两天值班怎么办。
对于小朋友们考研,我一向积极鼓励支持,并且毫不掩饰私心:你们勤奋努力有更大的空间,赵老师才有更多资源,看病啥的多方便。你说我到医院找×医生好呢,还是找×主任、×专家好呢。很多年后我和同学们都退休了,儿子不找学生找谁?瞧,赵医生未雨绸缪,连下一代的健康之路都铺好了。
那一天小朋友们聚在一起,唧唧呱呱分享考研经验,他们说最怵的是英语。我说那有什么,现在开始天天背单词呗。几个年轻人异口同声:英语要靠平时积累,现在背单词根本来不及。听明白了,关于语言这门学科,急火包谷煮不熟,必须是日积月累的沉淀,于是特别庆幸儿子每天坚持背十个单词,对于散漫的人,这个方式最轻松省力。
我们小时候看父母很了不起,年轻时看父母很平凡,到了中年再看父母,觉得他们真的了不起。他们创造出子女,不知不觉中塑造子女的性格人生,越是年长,越是感到生命中和父母相似的成分越多,歌词“长大以后我就变成了你”,时常在某一刻做事时,恍然忆起好像父母曾经这样做过。
比如关于看书写作,我就完全受父亲的影响。父亲一辈子爱读书,爱记笔记。单位订阅多种报刊,为了给我们姊妹俩增加知识量,又不影响学习,父亲每天看书看报会摘录些有意思的文字,吃饭时讲给我们听。这样的笔记本有很多,父亲取名“佐餐”,老人家的意思是给饭菜加点精神佐料。
父亲中年时开始给报刊投稿,诸如《经营管理》《中国人才报》《四川建筑报》等,多是关于企业管理方面的文章,间或有几篇杂文。他老人家甚是得意,说至少不低于五十篇,还有稿费,虽然不多,但在上世纪80年代也可以小小地打打牙祭。
所以我喜欢看书,而且杂乱缺少系统,凡抓到手的,只要是阅读起来不烧脑,便囫囵到眼睛里。单位有个阅览室,一墙之隔是电视房,又喜欢看电视,又喜欢看书,两厢比较,看电视是轻松直接的享受,总能占上风,书籍就只能借回去看。要说看闲书这习惯,极大分散了我学习的精力,但当时根本克制不住。
及至工作后少了学习压力,除了专业知识,看书更是杂乱,而且经济上自主了,还喜欢订阅报刊,胡乱购买书籍。交朋友,蛮在意对方是否喜欢文学,和文科生老公拍拖时,有次春光正好,随口念出一句诗,那厮便接出后面几句,很合我的胃口,便赶紧把两人绑定。
婚后老公展现出强烈的写作欲望,有次和同学们外出游玩,钓鱼,他回来便写了篇文章《钓鱼》,投稿给《达州晚报》,竟然录用了。那段时间他兴致很高,连续写了几篇文章,有录用有没录用的,便渐渐失去热情。
儿子出生后,我们一起记录整理孩子的童言趣事,老公给一些儿童杂志投稿。投稿时关于署名的问题有点纠结,都想用自己的名字,虚荣心,谁没有呢。最终我让步,老公单位上对发表的文章,有与稿费相同的奖励,赵医生实在,儿子表演爹妈都是编剧,要让价值最大化。
终于我到了当年父亲的年龄,从生理上,已走过最鼎盛的年华;从心理上,看过太多生老病死、聚散离合、兴衰成败,正是内心强大、宠辱不惊的阶段。多年来大量阅读留下的记忆,随着自身经历的丰富,不停碰撞叠加,生生逼着我开始写作。
任何事情需要热情和动力,热情促使开始,动力维持发展。我很幸运,两年前,当写作开始乏力时,晚报的一位朋友把我公众号推荐给副刊主编,他们邀请我开设了一个专栏,名称是主编的创意《宾宾有礼》(赵医生单名宾)。如同灶膛里添了一把柴,火势又猛烈起来。
承蒙不弃,达州晚报没嫌弃我,我也没打算另寻新欢,在传统纸媒衰败的年代,彼此需要、彼此帮衬。唯一遗憾:父亲和老公那时的稿费是汇款单,每收到汇款单,便有旁人羡慕的眼光。而今报社都是微信付款,实在少了不经意间炫耀的机会。
父亲和老公一段时间后都停了笔,或许写作只是一时的欲望,又或许缺少维系的动力。但是现在我正写得兴起,因为日积月累积攒了太多思绪想法,就像锅里的饺子,不盛出一些来腾点位置,便装不下新的。
晚报虽是一份地方报刊,但是想一想,咱达州市人口700万,超过多少小国,心里便悄然有些骄傲。怕什么纸媒衰败,君不见,中年走向老年,开始怀旧念古,报刊是稀释惆怅、减少伤感、抚慰情怀最有效的物件,而青年会沿我们的路走过来。
以此文贺《达州晚报》创刊20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程序)近日,达川区河市镇一名89岁的老人走失,家人到处寻找未果,只得向辖区河市派出所报警求助。接...
达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达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