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乡村孩子成长,我很幸福” 达川区万家镇碗厂小学向阳村小主任教师郝成傲的故事
给孩子们讲童话故事。
每天清晨,他早早地骑着摩托车驶向镇上……上课之前,他得将学生中午要吃的新鲜蔬菜采购回来。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每天放学后,他首先要做的是看学生是否已回家,教室的门窗、电灯是否关好。
他在这所村小已工作了九年,因为认真负责,深受村民喜欢。有人叫他“郝老师”,也有人叫他“郝校长”,村民们流露出的,是对他的尊敬和信任。
他就是达川区万家镇碗厂小学向阳村小主任教师郝成傲。
感恩组织
到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去
2011年9月,大学文化的郝成傲通过招考方式进入教师队伍,被分配到离达城近百公里的偏远农村学校——达川区万家镇碗厂中心小学任教。
碗厂小学下辖向阳村小,交通极为不便,出行基本上靠摩托车,令很多老师望而生畏。
学校安排郝成傲到向阳村小任教,郝成傲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岗位,欣然选择了同意,“既然组织信任我,我就到最需要教师的地方去”。
“刚来时,住的寝室不足10平方米,窗户漏风,洗漱要到供师生课间使用的洗手台,厕所是一所公用厕所。”郝成傲说,当时还没有通网络,也没有电视可看,每天放学后,宁静的校园很冷清。
村小开设幼儿班及一至六年级共7个班,只有5个老师,他接受了二、三年级2个班的复式教学任务。
如今,这里的村道已硬化,办学条件越来越好,不仅有网络,各班还用上了“班班通”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村小开设了含幼儿班在内的7个班,有学生近百人。郝成傲说,“党委、政府关心教育,中心校关怀村小教师,是这所村小越办越红火的根本原因。”
“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是乡亲们共同的愿望。看到山里的孩子一个个走出了大山,我打心眼里为孩子们高兴,蛮有幸福感。”眺望大山,郝成傲说:“在这里工作9年,我找到了工作的成就感。我对自己当初的选择,一点儿也不后悔。”
以校为家
陪伴乡村孩子成长
郝成傲回忆,九年前刚到村小时,他有些心酸,孩子们每天要走很远的山路到学校上课,中午不能回家吃饭,就只好早上出门时把午饭带到学校,中午将就着吃。冰冷的饭菜让孩子们难以下咽,也凉了他的心。
他想为学生蒸饭。说干就干。中心校为村小添置了蒸饭用具。几年来,他主动给学生蒸饭,且分文不收。乡亲们都说,“郝老师是铁了心要留在这里,想把我们的娃娃教好。”
后来,国家实行营养餐改善计划,中心校为村小修建了标准的小伙房,让孩子们吃上了放心营养餐。为了让孩子们吃了新鲜蔬菜,他主动承担了为学生每天采购新鲜蔬菜的任务。
周日下午去学校,周五下午才回家。9年来,郝成傲以校为家默默无闻地奉献着青春和热血。晚饭后,留守学校的郝成傲看见家家户户升起的炊烟,他也不由思念家人。他说:“不能经常回家陪伴家人,我有些愧疚。但一想到乡亲们都离不开我,我教的学生都很喜欢我,我就开心了。”
关爱学生
乡村孩子的“留守老爸”
“乡村小学90%以上学生是留守儿童。郝成傲就是这所村小孩子共同的‘留守老爸’。”向阳村村民刘军说,“和他的姓一样,郝老师是一位受人敬重的好老师。”
村里有一对双胞胎李大双、李小双(化名),父母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双双外出务工。小学六年级时,李大双、李小双有了辍学的想法,父母也支持。郝成傲不停地给这两个孩子做思想工作,引导他们对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关。还多次跟李大双、李小双的父母打电话,打消他们接孩子去打工的念头。如今,两个孩子都顺利地升入了初中。
李大双、李小双的父母逢人便说:“幸好郝老师及时劝阻,不然,我们一家人就在娃娃的教育上犯错了,耽误了孩子们的前程。”
“在这偏远的山村里,唯有教育才能够改变乡下孩子的命运,唯有关爱能够让教育之花开满整个山村。”郝成傲表示,留守孩子最缺失的是陪伴。只要一有空闲时间,他就喜欢给给孩子们讲童话、寓言故事。通过这些故事,他让孩子们感受到了陪伴的温暖,也让孩子们从中学到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只要向阳小学还有一个学生,我都会坚守在向阳小学。”记者离开时,郝成傲这样说道。
□文/图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鲸印
新闻推荐
麻柳一名男子看网络小视频时,发现可以用射钉枪改造枪支。改造后的枪支能对百米内的物体造成一定的杀伤。该男子随后通过网...
达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达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