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新时代最强音 达川区意识形态工作综述
●意识形态工作只有抓细抓实,才能抓出成效。
近年来,达川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各项决策部署要求,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完善机制体制、压实工作责任,提升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引导力和凝聚力。
初秋时节,暑热渐消。
傍晚时分,达川区三里坪街道曹家梁社区新达水泵厂家属院的黄桷树下,刚刚吃过晚饭的居民摇着蒲扇三三两两在此聚集。
“我们是吃着炒面,拿着步枪,打败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的!”在这里歇凉的“90后”抗美援朝老兵张庆明又和邻居们摆起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老人讲得起劲,居民听得过瘾,现场还不时响起掌声。
“归根结底一句话,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党的领导!”社区党委书记朱雷说,这样的故事会不仅居民们爱听,也对大家有启发,能产生强烈共鸣。
压实责任制 掌握领导权
制度为纲,纲举目张。
压力层层传导,责任才能层层落实。达川区将完善机制体制作为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成立区委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一系列到边到位到点到人的工作制度和措施办法,推动了意识形态工作规范化运行。
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纳入党的纪律监督检查和区委巡察内容,定期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督导,形成了区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分工合作的意识形态工作格局,结合年度考核和岗位调整,先后对1560多名党员领导干部作出意识形态工作考核评价,切实压紧压实了各级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
带头抓学习 掌握主导权
理论是实践的导航灯,学懂弄通方能做实。
达川区认真落实中心组学习制度及考核办法,区委常委班子带头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区委中心组连续两年被市委评为“党委中心组学习先进单位”。
8月中旬的一个清晨,达川区文化馆的文艺宣传队来到达川区万家镇双桥村,寂静的山村立马热闹起来。
乡村大舞台上,精彩的小品《驻村干部》《扶贫轶事》深深吸引了乡亲们。
“现在国家政策好,我们一定不能靠‘等靠要’来生活,要靠自已的双手勤劳致富!”看完节目后,村民蒋启贵说。
深入开展理论宣讲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活动,精心打造“乡村喇叭”“社区大讲堂”“挎包宣讲队”等基层理论宣讲品牌,打通了传播党的声音的“最后一公里”。
引领新风尚 掌握主动权
“每一台古董钢琴都是一件艺术珍品,来这里参观不仅让孩子开阔了视野,还受到了艺术熏陶!”上周末,家住西外的市民李昕带着女儿来到达州钢琴博物馆参观,近距离欣赏着一架架古董钢琴,倾听着工作人员的讲解介绍,母女俩都喜欢上了钢琴。
文化的传承也是一种价值观的传递。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近年来,达川区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建设全国巴文化高地的决策部署,勇挑主城担当,主动作为打头阵,规划建设巴人历史文化馆、后照馆,为全市推动巴文化高地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特别是,着眼城市发展大局,建成全省唯一,全球建筑面积最大、藏品最多、种类最齐全的达州钢琴博物馆,连续两年举办意大利“威尔第之声”国际声乐比赛中国赛区赛,不仅助推了文旅事业发展,还极大提升了城市品味,拉近了市民与高雅艺术的距离,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主义新风尚赢得了主动权。
壮大主旋律 掌握话语权
新闻舆论处于意识形态工作的最前沿。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达川区把守好主阵地、壮大主旋律、掌握话语权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落实到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中,积极发挥融媒体中心作用,协调中央和省、市主流媒体,以硬核宣传为区委团结带领全区干部群众众志成城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讲好达川故事、传播达川声音,对外树形象、对内聚人心。近年来,“财政因素分配法”“社会救助大平台”“315群众工作法”等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经验,先后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重点报道,中央电视台《乡村大世界》《国宝档案》等栏目也走进达川,用镜头生动展示人文景观、探寻文明密码,推动达川走出四川、走向全国。
□扈文勇 本报记者 邱霞 桂丹倪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达信保安联网报警指挥中心警铃大作:有人闯入了通川区来凤路一家名为“大胡子板栗店”的门市。接警后,保安队员飞...
达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达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