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促发展 日子有奔头

达州日报 2020-08-05 09:20 大字

村民在血橙地里进行管护

工人村聚居点一景

“以前道路不畅,交通不方便,村民们要么外出务工,要么在家守着几亩地受穷!”提起村里以前的光景,达川区百节镇工人村6组村民雷彰顺直摇头。

工人村离场镇虽不算远,只有不到3公里,但却因受到大山阻隔而显得封闭。“有条件的都搬走了,留下来的依旧过着穷日子”。

2014年,工人村被确定为贫困村,1300余人的村子,建档立卡贫困户达到91户283人。

如何才能脱贫致富?村民们还是相信那句老话:“要想富,先修路。”

为了改变村里的交通条件,驻村工作组队员和村干部多次召集村民一起出主意、想办法,群策群力。

资金不够,就你一百我两百地凑,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硬是把山里的土路修成了一条约5米宽的水泥路。

主路修好后,又积极发动村民硬化村民小组道路和入户路,新修生产便民道路。不仅把村里到镇上的路变得好走了,家家户户还通了水泥路,出门干活都不沾泥了。

路修好了,但发展什么产业又成了一个难题。

以前,村里发展过油橄榄、桑蚕等产业,但都因各种原因以失败告终。

“现在再发展产业,又失败了怎么办?”

“村里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谁来干?”村民们一听说村里又要发展产业,都直摇头:“只怕又是整起耍哟,还不如种地稳当些。”

于是,村里专门组织村民代表到毗邻的赵家镇参观。“村民代表看到邻近的赵家镇和自己村里的土壤、地形等自然条件都差不多,但他们靠大力发展产业过上了好日子,内心受到了极大震撼。”工人村支部书记黄立新介绍说。

通过结合实际、认真分析后,该村决定规模种植柑橘类果树。“我们并没有简单地复制,而是继续组织人员进行市场调查,选择了栽种塔罗科品种的血橙。”黄立新介绍道,经过调研后,他们了解到这个品种保鲜期长,属于晚熟品种,并且口感好、甜度高,正好填补了本地柑桔在春节期间上市的空白,市场前景较好。

“跟着书记干,我们有信心!”当年率先站出来支持柑橘产业的工人村2组村民龚茂修,家中成片血橙林年均收入数万元,如今已成为村里致富的“领头羊”。

8月3日,记者来到工人村7组,正在血橙地里为果子修枝、整形、疏果的向以兵忙得不亦乐乎。他告诉记者,自己以前一直在城里做小本生意,看到村里发展柑橘的良好势头后,便决定回到村子精心照看其5亩血橙地。

“黄书记请区上茶果站技术人员亲自指导我们栽种,预计今年能有个好收成。”向以兵乐呵呵地说。

2016年,工人村开始规模种植血橙、黄桃等水果。2017年,该村顺利退出建档立卡贫困村序列,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8000元,村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100元。

“目前我们村种植有血橙1060余亩、黄桃45亩、青脆李15亩,去年仅黄桃一项收入就逾万元。”黄立新自豪地说道。去年,该村塔罗科血橙初挂果,亩产约3000斤,预计今年将进入丰产期,春节期间,血橙将会大量上市,村集体收入将会更高。

如今的工人村旧貌换新颜,一栋栋新居错落有致,一条条宽敞平坦的道路四通八达,千余亩柑橘产业发展风生水起,村民正铆足干劲大力发展柑橘产业,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文/陈小平本报记者 桂丹倪 图/汤劲松

新闻推荐

五单位创建工作不力被黄牌警告 “一把手”还要写检查并被约谈

7月31日,有关方面发出《四城同创暗访通报》,给予:达州市城管执法局一大队、达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一大队、达川区城管执...

达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达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