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筷 餐饮行业逐渐普及 公勺 百姓家庭还需时间

达州晚报 2020-07-31 10:51 大字

近日,由通川区人民政府主办,通川区文明办、商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承办,通川区餐饮协会协办的“公筷行动”推广暨“通川公筷”首发仪式在西外人民广场举行。仪式现场为参加活动的餐饮企业代表及市民群众赠送了“通川公筷”,并号召广大市民朋友告别就餐陋习、牵手文明,自觉履行“公筷行动”公约。昨日,记者对达城部分餐饮单位和市民使用公筷公勺情况进行了回访。

中餐行业 逐渐普及

“公筷公勺,实际上我们在十年前的包间餐饮就已经实施了。”达州惠芳酒楼的负责人赫先生告诉记者,十年前为了让中餐包间消费上档次,凸显文明就餐,餐桌上就摆放着公筷公勺,前来消费的大部分消费者都能够做到就餐时使用公筷公勺。所以,今年,恢复堂食普遍使用公筷公勺,对于惠芳酒楼是驾轻就熟,员工也能迅速进入状态。现在来惠芳吃饭的消费者,虽然还不能做到全部使用公筷公勺,但工作人员一是从行动上为每位客人,或者在每道菜上摆放公筷公勺;二是从语言上提醒消费者。赫先生称,公筷公勺经过这几个月的推广,已经在餐饮业中逐渐普及。最初使用时,有的消费者在用餐过程中不自觉地把每道菜上的“公筷”当成了“私筷”,结果吃完饭后,面前放了一堆筷子,尴尬又好笑,现在就不存在这种情况了。

汤锅火锅

难以普及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生意恢复最快的餐饮行业就是火锅汤锅,因为大家都觉得翻滚的火锅可以高温杀死病毒。对此,达州天源火锅的负责人朱先生告诉记者,虽然火锅的特殊食用方法有别于中餐,他们仍然坚持为消费者摆放公筷公勺,但几乎没有人会用。因为吃火锅时需要用筷子夹菜涮、烫,在这个过程中频繁更换使用不同的筷子,确实很烦。“为此,我们特别推出了一人一锅的小火锅,每道菜配一把夹子,这样就能有效避免交叉感染的机会,消费者也能放心大胆地食用。”

少数家庭

分餐吃饭

“3月份那次公筷行动之后,我们家就开始分餐吃饭,到现在为止,已经坚持4个月了。”市民尹女士告诉记者,她是个家庭主妇,平时除了照顾一家老小饮食起居,还喜欢关注时事新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人们对传统就餐方式提出了质疑。最初,尹女士和大多数人观念一样,觉得都是一家人,吃个饭还那么多讲究,太麻烦、太见外了。结果没过多久,达城也开始提倡“公筷行动”,并且很多饭店、餐厅用餐都放置了公筷公勺。细想一下,避免疾病通过唾液交叉感染,公筷公勺确实有必要在家庭中使用。

“我刚开始在家中餐桌上放公筷公勺,大家都不习惯,甚至用着用着竟然搞不清楚哪双是自己的,哪双是公筷。”尹女士说起那段经历,忍不住笑起来。她说,反应最大的是家里两个老年人,很不高兴用公筷公勺,一是觉得麻烦,用着用着就分不清,二是觉得是家人嫌弃他们老了,慢性病多,在一个盘子里夹菜“脏”。两个孩子嘛,见家里吃饭方式发生变化,为了减少使用公筷公勺的麻烦,直接将各类菜先夹在碗里,就不再在盘子里动筷子了。为了将公筷公勺在家彻底实施下去,尹女士特意到超市挑选了分隔餐盘,吃饭的时候,从厨房就分盘装,放到餐桌上一人一份,至于汤类菜,就用小碗分食。让尹女士没想到的是,这样吃饭一晃就4个多月了,家人在习惯的同时,越来越觉得分餐吃饭很舒服。

融入家庭

需要时间

市民王先生家是典型的现代三口之家,家里没有老人同住,唯一的女儿也已成年,对于新事物、新理念也很容易接受。在三个人的小家里用餐方式早已使用公筷公勺,只是面对双方老人就有点混乱了。王先生告诉记者,周末的时候,他会带着家人和双方父母兄弟姐妹等家人相聚,“人多,即使餐桌上放着公筷公勺,也不是每个人都会用,特别是老人,还有小一点的孩子,毕竟长时间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但健康的生活理念和就餐方式会逐渐取代不健康的陋习。”

□本报记者 杨秀琴

新闻推荐

付出收获成功 信心成就梦想 王牌陆军习惯营 首期圆满结营!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7月25日,由达州日报社主办,达州报业旅行社和四川大拇指拓展承办的“王牌陆军习惯营”迎来首批“小战...

达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达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