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法治力量 建品质通川 通川区全面依法治区工作综述
今年以来,通川区严格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将“讲法治、有秩序”作为建设“品质通川”的五大支撑之一,进一步提升依法治理能力,彰显依法治区的坚定决心。
据了解,自全面依法治区工作开展以来,通川区紧扣“抓法治、促发展、兴通川”工作主线,推动法治建设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法治引领与深化改革相衔接、依法治理与创新治理相促进,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先后荣获“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区”“全国法治区先进单位”“四川省法治示范区”等称号。
运用法治思维 构建法治良序
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坚持把合法作为决策的首要前提,重大决策之前邀请法律顾问、法律专家、第三方机构、群众代表等充分进行风险评估。严格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共审查规范性文件9件、非规范性文件334件。开展2020年通川区党政法律顾问选聘工作,健全党政法律顾问团制度,为招商引资、工程建设等重大项目把好法治关,促进议事决策更加科学高效。
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最多跑一次”“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改革成果,对接省、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通川区本级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比例90.79%。公布“全区通办”“就近能办”事项清单,梳理出92项“全区通办”和273项“就近能办”事项。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上半年,全区报备重大行政处罚案件70余件,随机抽取案卷20余卷,实地走访被处罚企业3次,有针对性地发出监督建议书8份,切实发挥案件报备的事后监督作用。全面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开展了2020年度行政执法证件年审工作,报送申请行政执法证件年审人数共633人。
加强行政权力监督。全面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主动接受社会各方面监督,确保政府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规范运行。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加大重点领域和群众反映强烈的行政执法问题专项监督。规范行政复议案件审理,2020年上半年,代表区政府开展行政复议与应诉工作,办理行政诉讼案件8件,承办行政复议案件3件。
强化体制改革
提升司法质效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和综合配套改革,优化职能配置。加强基础建设,做好派出所、司法所“两所联动”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社区矫正法》,依法加强社区矫正机构建设,推进社区矫正工作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完善员额法官和检察官动态调整、常态化遴选、退出机制。进一步落实庭前会议、非法证据排除、法庭调查“三项规程”,完善证人、侦查人员、鉴定人出庭作证机制。健全政法干警履行法定职责保护和受到侵害救济保障机制。推动“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发出行政公益诉讼案件诉前检察建议3件。
构建权责统一的司法权运行机制。贯彻“让审理者裁判、让裁判者负责”,坚决排除对司法活动的干预,健全符合司法职业特点的司法绩效考核机制。完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和案件取证指引,建立与起诉、审判统一的证据标准。做好刑事检察工作,落实捕诉一体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推动院、庭长办案常态化,优化案件质量评查标准体系,完善法官检察官惩戒工作体系,落实违反审判检察职责行为的责任追究制度,建立错案通报制度。加强律师执业权利保障和违法违规惩戒工作。完善人民监督员、人民陪审员制度。
着力破解司法难题。统筹推进智慧法院、智慧检察、智慧公安、智慧司法行政建设,推进执行规范化建设。完善“行刑衔接”工作机制,解决有案不移、移案不接、以罚代刑等问题。完善刑事涉案财物集中管理制度,破解涉案财物规范化管理难题。完善“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体系,破解“执行难”。1至5月,依法将被执行人纳入失信名单,共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296人次。
注重基层治理
建设法治通川
夯实城乡基层治理基础。以“村民公约”“居规民约”“行业规约”为载体,推进基层细胞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自我监督,深入推进基层民主自治,构建治理良序。探索推行“零缺位、零激化、零盲区、零积案、零上访”五零工作法,激活社会治理体系基层细胞。动员网格员、“红袖标”等力量参与群防群治和疫情防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疫情不退、我们不退”的通川网格员精神,被中央政法委全国推介。
有序推进乡村“雪亮工程”和“天网”建设,借助大数据,构建管控网,通过人防、物防、技防联动,实现村(社区)智能管控,深入推动平安通川建设。深化“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机制,建强法律顾问工作队伍。建立“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服务机制,基层决策的合法性持续提升。健全完善“一核三治”乡村治理模式,总结推广“乡贤理事会+村(居)委会”治理模式,选派“贤”“能”指导员150余名,“乡贤治村”成效初显。
预防调处化解矛盾纠纷。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贯彻《四川省多元化解纠纷促进条例》,加强对各级人民调解组织的建设、规范和指导,推进人民调解规范化专业化建设。上半年,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723件,调解率达100%,调解成功698件,调解成功率96.5%。深入开展农民工劳动合同普查和体检专项工作。上半年,普查企业10余家,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专项学习19场次,惠及群众1万余人。为保障通川区籍外出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建立了达州市通川区法律援助中心驻广州工作站,截至目前,工作站接待法律咨询100余人次,入企业宣传7场次,为达州市籍企业家在广州的民营企业法治体检10次。
开展好“大创建”活动。以依法治区、法治政府建设、市域社会治理和基层依法治理示范创建为重点,深入推进“9+5”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的法治示范区创建工作,形成以点带面、以面促点,点面统一、整体推进的法治建设新机制。多层次多领域打造“机关、学校、乡村、社区、企业、单位、寺观教堂”等“法律七进”示范点和法治主题文化公园、广场、长廊等法治文化阵地。
□杨晶本报记者胡杨
新闻推荐
“酒后驾驶电动车,算不算酒驾?”相信不少市民都遇到过酒后驾驶电动车的危险行为。近日,市民陈女士致电本报民生热线2382258,...
达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达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