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世界的新达人
万源东梨村
石仲
八台山独秀峰
创意剪辑、震撼的航拍……上世纪80年代就拥有相机的石仲怎么也没想到,摄影还能这样玩!自从两年前偶遇通川区摄协一位副主席而加入摄协后,他惊喜地发现,光影世界值得探索的地方竟然如此之多。
一手摄像机一手无人机,钻研构图、研磨技巧……两年间,石仲把摄影玩出了名堂。2018年,他在达州市首届“迎新春新人新作”摄影展脱颖而出。这个钟爱风光摄影的新人,其作品屡被中国国家地理新媒体平台转发。
歪打正着入了行
说石仲是个摄影新人,记者有些怀疑。在他家中,老式的卡片机、傻瓜相机、各色单反相机等长枪短炮一应俱全,就像个迷你相机展览馆。尤其是理光型这些上了年头的老摄影设备,哪能是新人能有的?石仲坦言,自己的“新”,是加入通川区摄协,把摄影真正当作一门艺术钻研的时间。
早在上世纪80年代,读初中的石仲被同学手里的黑白相机所吸引,初二时,他已拥有属于自己的第一台胶卷相机。这些年来,相机换了无数代,可自己一个人折腾,没能玩出花样来。直到2018年,石仲和通川区摄协一位副主席做了邻居,才真正进入摄影圈。“在前辈们的镜头下,有光怪陆离的世界,亦有客观存在的社会现实和多元的文化生态。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摄影不仅是记录,更是一种艺术再造。”
石仲积极地请教探索,在通川区摄协前辈的帮助下,完成了对摄影器材的再认识和技术升华。此时,一位前辈语重心长地告诫他,要在摄影艺术上有所成就,技术之外,更重要的是鉴赏美的眼光,要在拓宽视野中寻找独特的发展方向。
这些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石仲观察世界的方式。比如看电影时,他往往会忽视情节,而专注于镜头转换、色彩构图、影调角度,尝试从他人的镜头语言中探索光影的秘密。
技术提升后,石仲跃跃欲试,将创作重心放在了风光摄影上。不行万里路,哪得好风光?北至哈尔滨,南抵南海,石仲天南海北无处不往。舟扬帆于蓝海、车疾驶于阔道、鸟飞鸣回旋、兽咆哮而跃、山间花盛、云海日出……世间万物,石仲尽收眼底。2018年底,他凭借着作品《八台山客栈》在达州市首届“迎新春新人新作”摄影展中脱颖而出。
自成一派有妙招
石仲说,无人机就像是他特殊的眼睛,延伸了视觉。
自第一眼见到大疆御2无人机,石仲就如同着魔般爱上了航拍。开始时,由于操作不当等因素,导致无人机“炸机”十多次。石仲说,“正是因为自己胆大,尝试别人不愿尝试的拍摄地点,才能解决别人不能解决的问题。”
高海拔的山上温度低,无人机的电池很快就耗尽,可无人机上又不能有任何外置加热物件。石仲找来暖宝宝和羽绒服为无人机保温,即使零下二三十度,从羽绒服里拿出的无人机,开机后降温速度慢,运转的时间更长。
如今,石仲只要出门摄影,便与无人机形影不离。几十斤的设备让原本悠闲的旅游有些“变味”。今年4月,石仲与好友相约川西达瓦更扎。凌晨4点,石仲满怀期待地起了床,可临时下了一场大雪,景区宣布关闭。等到7点,大雪漫盖了住处,石仲再也睡不着,拿起航拍器,兴奋得似小孩子般撒开脚丫子往外跑。幸运格外眷顾石仲,当天下午,他如愿以偿进入景区。背着三十多斤航拍飞机等摄影设备,步行至海拔3800多米的高处,按下拍摄键的瞬间,石仲内心的狂喜远大过身体的疲累。当夜,他在山中搭起帐篷、架起脚架,在严寒中守望星轨。
当今,短视频无疑是向外传递美景的绝佳方式,“70后”的石仲也成了时代的弄潮儿。手机里,光是与摄影、剪辑相关的APP就有30多个。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石仲不仅拥有了自己的一群粉丝,他拍摄的风光视频更是屡屡被中国国家地理新媒体平台转发。
□本报记者 戴静文/文
新闻推荐
那一天,老师给我们讲了抽烟的危害,我听完之后很害怕,一定要让爸爸戒烟。晚上回到家,我把爸爸的烟都藏起来。爸爸回到...
达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达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