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幼芽正破土而出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学生5篇文章述评

达州晚报 2020-05-28 06:25 大字

□冯晓澜

《达州晚报》一直以来致力于对文学新人的挖掘和培养,努力为“后浪”提供展示才能的平台,于4月28日、4月30日和5月11日先后在《巴山夜雨》和《生活》栏目中,推出了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学生的5篇文章。在当今报业竞争十分剧烈、不少报纸纷纷停刊的境况下,晚报迎难而上、勇立潮头,不仅坚持为人民大众办报的理念,还注重可持续性发展对文学新人不遗余力的催生和提携。此种不独钟名家、不薄新人并倾力扶持的非凡眼光和举措,让晚报活力十足,既为晚报引来了活水,也成为文学新人“从此启航、扬帆远行”的福地。此乃达州之幸、广大业余文学写作者之幸!

在我们的习见中对母亲称呼妈妈是很自然的事,而简称妈更显得亲密和亲昵。但在惠娟《妈》这篇文章的开篇,一声妈却被作者赋予一种不同寻常的、带有渴望母爱却故作反叛姿态的意味,不是懒于多叫一字,而是“少了一个字,便好像少了这二十来年的温情”。正话反说,内心缺少母爱的隐痛和难求母女和解的尖锐冲突,构成一个悬念牢牢抓住了读者。这样的表达显然比“我”从小缺少母爱自怨自怜的述说更具文学性。具体而言,文中作者历数妈从小对“我”的有意疏远和遗忘,以及对弟妹的偏爱,让“我”不得不发出“她作为他俩的母亲,可能更加得心应手”的无奈之叹。“我”对妈的惧怕和一次送母亲节贺卡就因未当面送而被妈“沉到满是油污的厨房垃圾桶”。这是一次巨大的童年伤害。哪怕“我”试图以妈是“没有适应角色,我也没有适应角色”去理解妈之内心世界,也无法去拆除母女之间那道无形的墙。不是不想,而是母女习以为常的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处于弱势的女儿,既便想改善,也是空想。于是,这童年阴影所带来的“心灵贫瘠不会爱人,只是敏感”的虽出生原生家庭却缺少母爱之痛,只有交付隐忍,只有交付成长,只有交付时间。直到少女青春期,乃至步入社会母女关系的紧张和陌生之坚冰都未得到打破。后来到“我”交了男朋友,母亲人到中年,朝夕相处十几年,让母亲学会了做妈妈。时间的流失,让母女彼此成熟,“我”才得到了那份迟来的母爱。“我”不仅原谅了母亲,因为“我”在世上所有的缺陷中,看到了比包容和弥补更积极的一面:

那就是“从前我是个孩子,现在是个女子,愿以后成为‘妈妈’”。

文章以此作结并呼应开篇,未来“我”将以人生的成熟,做一个称职的妈妈,而不是缺少母女温情的妈。

值得指出的是,母女坚冰的打破如加上具体的细节来支撑文本,相信会更感人。另外,文章后面所述没考上大学,进入社会工作等成长经历,明显带有虚构的成分。散文可以虚构,也有边界。但只要在整体上内在逻辑成立、能自圆其说且能以文学性的力量打动读者,同样是好文章。于《妈》而言,虽然超出了大一学生的经历范畴,但作者的虚构是成功的,不仅提升了作品的内涵,而且彰显出步向小说虚构写作的潜质,令人欣喜。

如果说惠娟的《妈》是以情绪的流动和个人的成长,书写家庭内部母女关系的变化,可视为向内写作的话,那么冯佳宁的《春天的味道》,却因去冬今春的疫情,虽没如期开学,却有机会好好感受老家的春天,而成为通向大自然家庭外部的写作。走进大自然踏春,感受并吸纳春天的活力。这是一个习见寻常的话题,如不从自身出发写出独特的感受,那就很难写出新意。冯佳宁的《春天的味道》并不局限于一天内与春天进行人与自然的对话,而是用三个具体的时点来呈现春天的色彩,再递进上升为身体感官拥抱、品尝春天的味道,体现出良好的时空观和结构文章的能力。立春前,春天是“半睡半醒”的,还得费一番心思去寻。除了路边提前绽放一两朵的婆婆丁和李子树冒出小花苞外,唯一感到春天到来的真切,那就是田地里的油菜绿幽幽的逼眼。作者对李子树小花苞怕冷而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猜度之心理活动,传递出温情悲悯的情愫。立春是应时节的春雨和“春雨贵如油”的感叹,以及对走进春天到田间地头寻挖折耳根并亲尝劳动成果的喜悦。当然,春暖花开,万物生长,也尽在作者的笔下得到了具象化的描绘。清明时节,作者与乡亲去采茶,写得格外俏皮和生动。先是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雨,“我”用一句戏谑“看来是我们今天来的人太多了,把老天爷给吓哭了”,而惹得众人大笑。后是路滑与茶园土地来了几次亲密接触,再是茶没采好多,却在回家的路边采摘了香椿,也算满载而归了。春天的味道不仅收藏在舌尖,其实也收藏在作者的心里,更收藏在唤起读者共鸣的记忆里。虽然作者的行文还留有些许作文腔的痕迹,但解放身心、打开感官、细致感受和描绘春天并书写内心真情实感不局限于小我而通向自然大道的姿态,是令人赞赏的。

陈珏佑的《老姜》是一篇以细节刻画人物、书写师生情深的感人文章。叫老师为老姜,无疑显示出师生之间亲密无间的状态。这源于老姜比学生们大不了几岁,且是他当班主任带的第一届学生,完全是兄长在带弟妹。老姜虽外表严厉,却处处体现出严厉之下的包容和关爱。文章以老姜在我们毕业那晚的最后一句祝福语“同学们,你们工作了还要你们罩到我啊,祝你们前程似锦!”开篇,构成了叙事的倒序结构。看似不经意,实则深藏作者的匠心。因为一个罩字,成为全篇待解的暗扣。接下来文章所讲述的关于老姜和我们发生的点点滴滴的故事,都是以感人的事件去颠覆那个罩字,不是老姜要我们以后罩着他,而是高中三年都是老姜像母鸡护雏一样辛勤地罩着我们。身为“工科男”的老姜不会表达,但也偶尔以戏谑“直接把你家搬到教室来,这样你的爸妈还可以陪读,多方便!”,回敬调皮顶嘴的学生。老姜对我们上课难熬炎热打盹,除了许以行将安空调之望梅止渴的远景,那就是吆我们去厕所洗把脸清醒一下,还不忘叮嘱一句,不要洗头,小心感冒。高考临考前,老姜那“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不希望明年还在学校看到你们”的话,说的很慢,听的很认真。毕业那天,老姜失言,还是来到我们的晚餐聚会,主要还是担心我们,生怕我们醉酒,也怕我们归家晚了不安全。“那个晚上我们聊得很开心,哭得很大声,笑得很忧伤”。师生依依惜别之情浓得化不开,于是,作者仍以老姜不会表达,却在三年间为我们全班每个人过生日、争取秋游与年级主任发生争吵等事例收束全篇,再次强化老姜全方位罩着我们不是兄长胜似兄长、超越师生情缘的亲情。此文结构精巧,叙事有点有面,语言鲜活,人物刻画也到位,但有一个小瑕疵:明明老姜带我们班是第一届作班主任,没有带过两届以上,又何来老姜“哪个会舍不得你们,你们是我教过最差的一届学生了”之说?应该是作者顾此失彼,忘记照应而在逻辑上出错,但毕竟细节决定成败,多多少少影响了文章表达的说服力。

陈友钱的《钱大厨》也是一篇书写人物的文章,只不过是由钱大厨之名的来历和关键时刻帮三妈解难,得以让自修的厨艺大显身手而刻画出一个阳光俏皮能干女子的自我形象。文章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解秘钱大厨绰号的由来,既书写山村邻里间的淳朴互助的人情世故,也书写钱娃子“我”聪明好学偷师学艺的快乐。后半部分钱娃子帮三妈解难当大厨,边自言自语计划安排菜式,边蒸、炒、煮一一实施,胸有成竹,有板有眼,其劳动成果,也得到了二叔他们的高度赞赏。二叔和三妈一问一答几个回合的对话,既夸赞了钱娃子的能干,也再次印证了钱大厨的由来而与开篇呼应。这篇文章对话出色,富有生活气息。不足在于,前半部分叙述多用长句,与对话的干净利落形成强烈反差,文本叙事语言前后不统一形成的裂缝,影响了文章的表现力,还有下功夫进一步锤炼语言的上升空间。

骆亚蕾的《长安忆》用诗一般的语言,追慕先贤,叩问内心,书写作者心中的偶像李白,其一生特立独行之姿和落笔成诗之才,为何为长安所不容?为何笑着的面容下还有沧桑与哀愁的另一副面孔?为何不摆脱桎梏人生飞黄腾达的沉枷?为何是离开长安才身后被人传颂?作者是否想明白,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忆长安美酒、华裳和白衣人的三忆中,作者最忆的白衣人李白,给她以丰沛的想像并与之有了穿越时空的对话,于是,有了“我也想学学你,学学你干净若婴孩儿般纯洁质朴的灵魂,学学你羽扇纶巾间的谈吐不凡,学学你诗句里豪情万丈中化作的柔情千许”之文学教育的自我完成。当下文学教育在学校,特别是高中阶段基本是缺席的,靠自我修习文学经典也就显得犹其重要。即便不是奔着作家之路,文学的养成也会带给我们丰富的人生体验,看到别有洞天的风景。

从以上五位年轻00后作者出手不凡的文章,虽是千字左右的短文,但仍可以看出,他们或植根于内心与文学传统的对话,或倾情于母女亲情和师生情缘的描绘,或是对个体成长形象的自我书写,尽管还稍显稚嫩,但都闪烁出深接地气和延续文学传统的辉光。更可贵的是,他们的书写因深受文学传统的照耀和熏染,自觉或不自觉地正在完成文学教育的自我养成。他们是有根的一族,虽受高三沉重学业的“禁锢”,但一旦步入大学这没有沉重学业的天堂,他们受压抑的天性势必得以恢复或反弹,文学的幼芽势必破土而出,于是,有了这些回归本真、闪耀灵气的文本。虽不夠深刻厚重,但毕竟是发自内心的真情书写和对青春成长的记录。年轻就是财富,假以时日,只要坚持思考和写作,又何尝不会成为令人欣羡的文学后浪?

你想成功,你就写。五位00后加油吧!

新闻推荐

深化依法治区 建设品质通川 通川区法治建设展现主城担当

近年来,通川区严格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紧扣“抓法治、促发展、兴通川”工作主线,推动法治建设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法治...

达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达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