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当防疫“守门人” 记达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执业医师李彦

达州日报 2020-05-26 09:14 大字

他挺身而出,在关键时刻显责任担当,用专业技能践行使命担当,用无畏奉献守护疫情防线。他就是达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0后”执业医师李彦。

3月10日,北京启动通过北京口岸入境的境外入京人员分流转送工作。李彦早在疫情之初就写下请战书参与组建四川省疾控系统支援疫情较重地区疫情防控预备队。

“去北京支援,愿不愿意?”“我愿意!”当听闻北京新冠疫情境外防控压力与日俱增时,李彦的心揪成了一团,他毫不犹豫地往前冲,作为达州市唯一一位疫情防控工作者赴京开展入境涉川人员管控工作。“我早就做好了去北京支援的准备!”在严防境外输入之初,李彦就在心里暗下决心。

3月13日,在李彦抵达北京的当晚便参与讨论疫情防控方案,包括防护用品穿脱流程、物品清洁消毒措施等,在工作空隙还协助防护物资的发放。“在北京新会展中心四川省服务站、首都国际机场等地工作期间,我们要对每一位入境回(来)川人员及时地进行体温检测、信息登记、行李消毒、梳理筛查等工作。”李彦向记者介绍。

在李彦对接的归国同胞中,大部分都经历了长达数十小时的旅程,转机多次才回到祖国,一路上都不敢摘下口罩喝水、吃东西,他们的脸上刻满了疲惫和紧张,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大家不要有思想包袱,安安心心地在酒店先住下来……”李彦耐心地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引导大家消除恐慌,让归国同胞感受到祖国怀抱的温暖。

因为要近距离接触来自境外疫情高发国家或地区返(来)川人员,所以李彦必须穿着防护服、戴口罩、面屏、手套等防护用品。为了节省防疫物资,他长期坚持8小时不脱防护服,避免防护用品浪费和增加感染风险。

就这样,李彦每天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中途不吃不喝高强度连轴转,坚持了近20天。3月的北京,室外温度只有几度,但脱下防护服的李彦早已汗流浃背,眼里布满了血丝。尽管工作辛苦,但他依旧每天保持着十二分的精气神。“作为医务人员,这是我的使命和责任!”李彦坚定地说。

□本报记者 桂丹倪 刘晨

新闻推荐

达州市人大常委会 召开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本报讯近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兵出席座谈会并讲话。会上,市发改委、市...

达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达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