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 信任 关爱 达州市艾滋病防控背后的故事
赴高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
在社区开展老年人艾滋病健康宣传教育活动
在娱乐场所对高危人群开展干预活动
开展青少年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在流动人群中开展艾滋病监测
社区志愿者在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中宣誓
市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工作人员合影
开展预防艾滋病科普宣传大讲堂进工地活动
1995年,达州市报告首例艾滋病病例(外地报告归属本地);2001年,达州市某县吸毒人群艾滋病专项调查发现感染率高达50%以上,随后疫情快速上升,报告感染数一度上升至全省第3位,触目惊心的数据背后是刻不容缓的防控责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疾控中心迅即组建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以下简称性艾中心),一场不见硝烟的防艾攻坚战由此拉开序幕。
二十年 青春献给艾防事业
陈洪瑶是达州市性艾中心第一任主任,至今还记得1998年达州市本地发现首例艾滋病感染者秦某。“那时他17岁,在外地打工,一次偶然接触失足女后染上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艾滋病是绝症与死亡的代名词。秦某患病的消息在村里不胫而走,歧视和恐惧的乌云笼罩着他们一家。陈洪瑶和同事来到秦某家中开展个案调查,帮助他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从那之后,他就出去打工了。”陈洪瑶一直通过电话和秦某联系,叮嘱他按时吃药、定期检查。陈洪瑶笑着说,“他现在过得很好,20多年没有发病,小孩都有两个了!因为坚持规范的药物治疗,老婆、孩子都没有感染艾滋病病毒。”
2000年以后,艾滋病在达州市静脉吸毒人群和卖淫嫖娼人员中传播较快。这种传播并非偶然,当时为了打击吸毒和卖淫嫖娼犯罪行为,相关部门规定医院、诊所不允许对外销售注射器,在疑似现场搜出安全套的可被视为卖淫嫖娼行为,而艾滋病病毒正是通过“吸毒共用针管”和“不安全性行为”迅速扩散。
怎么办?针具交换和推广使用安全套成了迫在眉睫、防控有效的措施,但要改变相关部门和社会大众的固有观念,谈何容易?为此,陈洪瑶和同事们就这样开始了在“易发区域”“高发区域”控艾、防艾的日子。他们暗访于大街小巷,默默地观察;渐渐地,给可疑吸毒人员以正规治疗,给娱乐场所工作人员普及防艾知识,引导劝说他们主动接受艾滋病检测等一系列科学措施逐步推行开来。陈洪瑶也时常暗自感叹,工作苦不怕,不被理解才难受。执法部门找“对象人”谈话,暗指其纵容违法犯罪;一些人到办公室骂他;老婆怪他“不正经”,成天和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打交道。面对困难,他矛盾过、徘徊过,但公共卫生的使命感和疾控人的责任感让他选择了坚守,这一干,就是20多年。
老年艾滋
被忽略的情感需求
在达州市疾控中心主任医师、市预防医学会会长雷章权的办公室,来访过100余名艾滋病感染者,其中不少是老年人。他们遭遇的不幸,让雷章权无奈又心酸。
3年前,雷章权接待了一对70来岁的老年夫妇,“我们两口子都得了艾滋病,怎么办?”原来太婆不久前因病住院,但久治不愈,病情还逐渐恶化,化验结果确诊。医生通知大爷检查,也确诊阳性。大爷坦白,自己一年前的一个下午,到城里卖完手编竹器后,路边一个中年妇女向他招手,他便随她去了出租屋。“为什么没有采取安全措施?”雷章权问,大爷叹气,“我不晓得这些。”太婆没能熬过那年冬天,儿女们知道因父亲的“不检点”而失去了母亲,便不让孙子、孙女们和爷爷见面。除每月领药和做辅助检查时同医护人员交流几句,大爷总是独自一人。3年后,大爷因为合并感染离开了人世。
有调查报告显示,95%的老年人仍然存在性冲动,特别是老年男性在性需求得不到满足,又得不到亲人的关爱和陪伴的情况下,容易选择“嫖娼”。而知道并正确使用安全套的老年人则少之又少,艾滋病病毒就像滚雪球一样,在老年人群中传播开来。据统计,近10年,达州市新报告感染者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从2010年的16.2%上升至2019年的41.7%。
青年艾滋
不得不说的“痛”
2017年夏天,艾防工作人员龙清泉通知23岁的阿涛到防艾中心领取报告,看到报告结论“HIV-1抗体(+)”,阿涛欲哭无泪。
阿涛是一个苦命的孩子,12岁时,父母离异,母亲再嫁,再没管过他。阿涛的父亲因为受不了离异的打击和生活的压力,精神上出现了“问题”。懂事的阿涛一边读书,一边照顾病情日益加重的父亲。成年后的阿涛发现自己的性取向与常人不同,一次他通过网络认识了一位四十来岁的“大叔”,“大叔”对他关怀备至,一股强烈的“暖流”包裹着他。当大叔提出发生性关系时,他没有拒绝,也没有采取安全措施。
阿涛有些后怕,来到疾控中心找到了龙清泉,很幸运,这次结果是阴性。龙清泉规劝他,交朋友时一定注意安全,不要让自己受伤害。后来,阿涛又通过网络去寻觅或接受新的对象,他坚持每三个月检查一次。时间慢慢流逝,阿涛很是“庆幸”,每次检查结果都是阴性,他开始觉得风险离自己很远,龙清泉的“老生常谈”已经听不进去了,他开始尝试不采取安全措施。然而,不幸总是在不经意间降临。拿到报告后,阿涛悄悄去母亲打工的地方偷偷看了几眼。随后他去了外地,想在他乡结束自己的生命。在准备割腕前,他拨通了龙清泉的电话,他哭诉着自己的遭遇:对不起父亲,对不起帮助过他的人……龙清泉很快便明白了阿涛可怕的想法,经过两个多小时劝导,阿涛终于放弃了自杀的念头。挂掉电话,龙清泉才发现自己的嗓子已经哑了、背心已经湿透。他说:“这是我这辈子接听得最艰难、也最成功的一个电话。”
3年过去了,由于坚持规范服用抗病毒治疗药物,阿涛的病情趋于稳定。现在的阿涛变得成熟稳重,为照顾父亲,放弃了外地待遇更好、更轻松的工作,在家起早贪黑种卖蔬菜,每月除去开支能余下一些钱,现在过上了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还成为了达州市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的一名志愿者。
性传播是达州市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而男男同性性行为的传播概率会更高,因为男同之间的性行为模式,更容易造成皮肤黏膜损伤而发生体液交换。“近几年达州市的男男同性恋人群监测结果显示,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的感染率在5%至8%之间。阿涛由于及时发现、治疗,病毒还没有对他的身体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还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说到这里,龙清泉一声叹息,“如果阿涛发生不安全性行为后第一时间跟他联系,或许悲剧可以避免,72小时内(越早越好)服用紧急阻断药物(达州市中心医院有售),可极大降低感染风险”。
艾滋病感染者
也可以有未来
在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室,记者见到了唐梅副主任医师。她正耐心地接听患者的咨询电话,“是小敏打来的电话,今天是小敏女儿的生日”。6年前,小敏上大学,和大自己一岁的师兄相恋,交往了2年。一次偶然,师兄检查出HIV抗体结果阳性;小敏也到疾控中心接受了检查,虽早有思想准备,但得知结果的那一刻,小敏还是瘫坐在地,绝望地哭泣。她原本对未来有着美好的规划,毕业后和师兄一起经营画室,教孩子们画画,组建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但无情的现实将她的梦撕得粉碎;小敏原谅了师兄,但她无法面对师兄的背叛,最终选择了分手。她悔恨地对唐梅说,“作为一名大学生,明知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却出于对男友的信任而忽略了保护自己,以为自己洁身自好就一定是安全的。”
毕业后,小敏来到一家公司上班,因她的美丽、善良,很快有了追求者。一开始,她非常排斥,已经做好了终生不嫁的准备;但面对爱情,砰然跳动的心却出卖了自己!小敏再次找到唐梅,唐梅告诉她“勇敢去追求爱情吧!”。新的研究显示,通过抗逆转病毒治疗后,体内病毒得到有效抑制的HIV感染者不会通过性行为传播艾滋病病毒,而且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可将婴儿的感染率降至2%以下,但是一定要告诉他你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事实。
经过激烈的心理斗争,小敏告诉了他真相,现在治疗情况很好,病毒载量已经低于检测限了。让她高兴的是,他接受了这个事实,他们很快结了婚,在医生指导下生育了一个健康的宝宝。现在,她和老公一起开了店,一家人幸福美满。“我曾感叹命运不公,只要对生活充满爱,相信苦过之后也会有甜。”
“我们的敌人是艾滋病病毒,而不是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病毒只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每一个艾滋病感染者背后都有一段故事,有‘自作孽’的,但更多的是无辜受害者。”唐梅反复说,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如果有过高危行为,请一定尽早做检测,达州市的所有疾控机构和大部分医疗机构都可以检测。
记者手记
正是有了全市性病艾滋病防治医生们的坚守和付出,至2019年底,达州市现存活艾滋病感染者数量已降至全省第9位,全人群报告感染率降至全省第17位,疫情快速上升势头得到一定程度遏制。但达州市艾滋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当前正处于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的关键时期,艾滋病防治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力争2020年全面实现“3个90%”目标;到2030年,终结艾滋病流行,让我们携起手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共同努力!
□文/图罗德维 本报记者 赵曼琦
新闻推荐
一个月过去了 达巴路口人行天桥封闭段仍没动静 部门回应:争取本月底施工
本报讯4月16日本报5版刊发《达巴路口人行天桥坡道现裂缝》后,市民反映天桥靠通川区政府的坡道仍处于封闭状态。昨日,记者到...
达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达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