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小额信贷“贷出”致富路

达州日报 2020-05-12 09:16 大字

鲁仕川正喂养小土鸡

“去年冬月养的10余头猪,有9头母猪,到今年底下崽后可达100余头。”近日,通川区青宁镇天断村63岁的贫困户李培林告诉记者,通过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支持和扶贫干部的倾力帮扶,他的日子是越过越有劲头,越来越有盼头。2018年,该镇长梯村53岁的贫困户鲁仕川得到镇信用社2万元贷款用于养殖土鸡,去年他家的100只土鸡收入近7000元。青宁镇一个个贫困户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生动事例,只是通川区积极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助农脱贫致富的缩影。

近年来,通川区扶贫小额信贷扎实推进,蓬勃发展,在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增强贫困户内生动力、改善乡村治理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五月花开,气候宜人,乡村一片欣欣向荣。沿着蜿蜒的山路,车子开到了李培林家所在的小山坡上。下车之后,步行几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稻田、一座猪舍、一个小鱼塘,不远处是李培林自己亲手搭建的葡萄架。看到记者前来,李培林高兴地领着记者一行边走边看自己一手建起来的农业产业项目。

“这边是1亩鱼塘,有1000多条鱼,远处那片是50亩玉米和9亩稻谷。土地都是外出务工的乡亲们撂下的,没人打整,我想着自己还能干点事,就都承包过来自己干。”

李培林两年前就想开发村里荒废的农田发展产业,却担心自己没有足够的资金,在镇里党员干部的帮助和鼓励下,2018年他从镇农村信用社贷款1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发展农业产业。因项目市场前景不错,个人信誉良好,镇农村信用社正对他的产业项目进行评估,准备加大帮扶力度。

说起下一步发展,李培林笑呵呵地说:“养鱼成本低、利润大、风险小,销路不愁,我想再贷10万元,发展100亩鱼塘,现在党的政策好,干着有劲头。”

同样受惠于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的还有青宁镇长梯村的贫困户鲁仕川。鲁仕川本来靠在镇里开“摩的”为生,妻子在家务农,无固定收入,一次意外的腿部受伤,让他至今行动不便。苦于没有家庭收入的关键时期,村干部帮他申请扶贫小额信贷,获得了2万元启动资金,如今他搞起了养殖,生活日渐有了起色。

“今年我养了150多只鸡,每只鸡能卖100元,一年下来收入就是1.5万元。”据鲁仕川介绍,自家养鸡所建的鸡舍鸡棚是扶贫小额信贷资金解决的,谈起自己的下一步计划,鲁仕川兴致勃勃。“养鸡相对劳力轻松,我们养的土鸡销路很好,未来我想养1000只鸡。目前,我正同村里外出务工的乡亲商量,争取把他们留下的荒地都利用起来。”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决胜收官阶段,通川区坚持扶贫小额信贷一手抓精准投放,能贷尽贷,一手抓规范管理,防范化解风险,避免贫困户过度负债。

据了解,扶贫小额信贷对象为有劳动能力、有贷款意愿、有良好信用、有就业创业潜质、技能素质和一定还款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主要用于贫困户开展种植业、养殖业、家庭简单加工业、家庭旅游业和购置小型农机具等,用于发展生产经营、创收增产,脱贫致富项目。该政策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5万元(含5万元)以下、期限在3年以内的信用贷款,并按不超过5%的年利率给予贷款贴息补助。贷款期限视生产经营项目周期确定,最长不超过一年。据了解,扶贫小额信贷于2015年12月启动以来,截至今年5月11日,通川区累计发放贷款2946户,1.057亿元,累计还款3765.028万元,贷款余额6810.65万元。□文/图 本报记者 胡杨

新闻推荐

好呆萌! 卡通人物爬上隔离墩 让孩子就医不再害怕

本报讯昨日上午,不少达城市民路过西外市妇女儿童医院发现,原本用来隔离车辆进入医院大门的大理石隔离墩上,绘上了创意卡通画...

达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达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