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裱师罗显坤: 达城书画“美容”良工 曾修复过郑板桥、何绍基、张大千等大家的古字画

达州日报 2020-05-08 09:34 大字

工作中的罗显坤

人们常说:三分画,七分裱。手工装裱技艺在我国已经流传上千年,装裱后的书画作品更易保存、流传。装裱师匠心独运,经过装裱后的书画作品神采墨妙被完整地展示出来,让人赏心悦目,书画装裱从古至今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

罗显坤是达川区陈家乡人,18岁拜师学艺,他沿袭传统技法,从事书画装裱行业已有30余年。这些年里,他装裱过许多名家书画作品,还修复过郑板桥、张大千等大家的古字画,是达城有名的书画“美容师”。

为谋生拜师学艺

近日,记者来到通川区凤凰街道的一个小区,罗显坤的家位于该小区4楼。当记者走进房门一看,客厅被一张方形大长桌占了三分之二,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装裱工具,桌子旁边还放着一些已经裱好的字画作品。此时的罗显坤正拿着石头打磨字画背面的蜡,不时传出“唰唰唰”的响声。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罗显坤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村家庭。那个年代年轻人出路少,罗显坤18岁时被父亲带到达城有名的装裱师王遂良处学习装裱技艺,让他能够有一门谋生的手艺。王遂良的师傅是清朝末期皇宫里的书画装裱师、画家庞玉林,王遂良装裱技艺精湛,当时在达城十分有名。

“手工装裱的技法很复杂,考验人的耐心,刚开始学的时候很困难。”据罗显坤介绍,手工装裱需要经过制浆糊、配材料、上浆托纸、分裁画心、镶嵌、打蜡、剪边等20多道程序,每一道程序里面涉及了很多知识。就拿制浆糊来说,里面有很多学问,书画装裱的浆糊,要求质量高,粘性适中,各类裱件层与层之间的粘合全靠浆糊,最好是自制浆糊。制浆糊要学习洗面筋,浓稠度拿捏要准确,需要十足的耐心。刷浆糊要练习手的轻重,为了保证书画作品表面平整,过轻过重都不行,这就需要反复练习,才能达到适度的效果。

装裱技艺的学习是枯燥的,需要极大的耐力和毅力,经过3年的学习,罗显坤渐渐掌握了装裱技艺,开始自立门户。

成为书画“美容师”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人们思想观念尚未转变,罗显坤的装裱生意很不好。为了谋生,他干起了多种工作。“我当时漆过家具、打过零工,偶尔接一些裱字画的活。后来,书画重回大家的视野,书画装裱才渐渐红火起来。”为了应对广大书画爱好者对装裱的需求,九十年代初期罗显坤开始专门从事裱画工作。由于裱画手艺好,大家口耳相传,只要有人需要装裱书画,大家首先就会推荐罗显坤。2000年后,书画装裱迎来了热潮,罗显坤没有门面、招牌、宣传广告,但主动上门的人却络绎不绝,渐渐成了达城有名的书画“美容师”。

古人说:“古迹重裱,如病延医……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手而毙。”除了一般的装裱外,罗显坤对古画修复、重裱也有一套。“在装裱技艺中,古画修复、重裱是非常难的。由于古画历经时间长、受损程度不同,在这过程中需要格外小心,古画的一些部位常常需要用针尖挑起来。”罗显坤说,成功的修复、重裱要使画面平整、干净整洁、不能有污损,并且要达到以前的风采神韵。多年里,罗显坤装裱过左笔书法家费新我、著名画家付二石等名家的作品。2002年,他是达城唯一一名受邀的装裱师,参加达川区文管所收藏的郑板桥、何绍基、张大千等著名大家作品的修复及装裱工作。

传统手艺需要传承

手工裱画程序复杂,一般一幅字画装裱时间需要花10天左右,耗时长、效益低,曾经与罗显坤一起学习装裱的师兄弟纷纷转行,目前只有他一人在从事这个行业。“手工裱画受外界影响因素大,比如气温、干湿度、浆糊的浓稠度等都会对装裱效果产生影响,加上材料贵、工期长,从全国来看从事手工裱画的人都很少。”

随着社会的发展,装裱机器渐渐流行,机器带来的便捷,是否会取代手工呢?罗显坤认为,机器装裱是取代不了手工的,即使有机器,但许多程序还是需要手工才能完成。加上手工装裱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工艺,许多特性是机械装裱所不能替代的,这是书画作品经久不损的关键。

“装裱工作是十分枯燥乏味的,要学习这门技艺首先要耐得住寂寞,还要勤奋刻苦、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多年来,许多人主动向罗显坤学习装裱手艺,但是最后能坚持下来的人却寥寥无几,“除了我的女儿,这么多年我就带了一个徒弟,他现在还不错,能够出师了,我这门传统手艺也有人传承了。”

□本报记者 罗天琪 实习生 李彦达 文/图

新闻推荐

张杰主持召开通川区2020年 第二次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专题会

4月30日下午,达州市通川区召开2020年第二次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专题会,区委书记张杰主持会议并讲话,区委副书记、代区长覃永利,...

达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达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