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山的蝶变
陡峭的峡谷、绵延的群山、宽阔的盆地……作为达州后花园的乌梅山景区地处达川区南部,是秦巴山地度假旅游目的地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该景区总面积为17.75平方公里,形成了百节滩、梅博园、乌梅酒庄、乌梅湖、乌梅谷等主题景观区。
在乌梅山游客接待中心,“嘟嘟嘟……”震耳的挖掘机凿石声回荡在初春宁静的乌梅林中。修建中的游客中心作为旅游集散地,承载着形象、宣传、交流、管理为一体的重要功能,大门采用传统斜屋顶与斗拱结构,通过景观细节营造乌梅元素,是景区的名片所在。
素有“中国乌梅之乡”之称的达川,正响应省委、省政府建设天府旅游名县决策部署,以乌梅山生态文化旅游为起点,规划建设乌梅山AAAA风景区,达川文旅产业发展正在下一盘大棋!
“乌梅文化+”
再现“梅乡”多元文化内涵
“景区建成后,在这里可以品乌梅酒,赏非遗——泥人道、翻山铰子、板凳龙等特色表演,还可以观看竹编、藤编、刺绣等传统手工艺品的精湛制作技艺。”达川区百节镇副镇长柏玲说。
借助达川悠久的文化,结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达川将文化元素植根乡村,打造融文旅、农旅于一体的“乌梅文化体验+自然观光+养生度假+乡村休闲”的“乌梅文化+”系列主题化文化旅游区,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
该景区深度融合自然山水文化、乌梅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文化、廉政文化、法治文化,初步形成古镇遗韵、梅香有约、诗画梅林、古寨传奇、庄园人家、梅岭新村、仙女翔云、平湖烁金、梅园闹春、梅山叠翠等“梅林十景”,是集生态康养、人文荟萃、民俗体验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青山隐隐,层峦叠嶂,水墨丹青。这是一片充满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民俗风情的土地,这里的人们既受AAAA景区真佛山孝善文化浸润,守节敬祖,孝善传家,也受乌梅山梅花精神的熏染,走出了张爱萍、陈伯钧、杨超等一批红色人物。
相约梅乡,梅香有约。有感于此,乌梅山景区规划建设达川梅博园,占地3000余亩,将广收各种名贵梅花,蔚为大观,园中亭台楼阁,池湖轩榭,涧溪廊坊,可谓园中林、林中园,将成为国内知名的乌梅种植基地、旅游度假基地、影视创作基地、梅文化交流基地、乌梅研发等基地。
在感受景区魅力的同时还能接受廉政文化,寓教于乐、触及灵魂。在廉政文化广场,展现着梅兰竹菊四君子的风采。广场充分发掘和运用达州廉政文化和法治文化资源,将建设“初心钟”“人生方向盘”等雕塑,寓意深刻,与景区梅花的意境德操融为一体。
这些多元文化元素,将在乌梅山景区得以再现。
脱贫致富
一路梅香催生奔康新希望
乌梅山,风景秀丽,云霞升腾,乌梅满坡,距今已有700余年的乌梅栽培历史。随着基础设施改善,如何深入挖掘这里的文化底蕴、发展文化旅游、实现贫困户可持续增收,成为达川区决策层考虑的问题。
达川区现有乌梅产业基地面积13万亩,涉及26个乡镇58个贫困村4136户贫困户。规划到今年底乌梅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总产值5亿元以上,助推贫困户户均增收1500元以上。
4月28日,记者来到达川区百节镇蔡家坡村看到,满山遍野梅果即将成熟,金黄饱满,坠压青枝,基地里,村民们正在新栽种乌梅地里套种辣椒苗。“我们村家家户户都种了乌梅,部分村民一年有3万元左右的收入,今年我们村又扩种了500亩呢!”蔡家坡村党支部书记蔡柄权向记者介绍道。
蔡家坡村是达川区万亩乌梅产业园、南部脱贫攻坚引领区的核心区域,是中国乌梅第一村,乌梅产业发展历史悠久,辐射带动效果明显。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191户,种植乌梅1500余亩,年产乌梅3000余吨,辐射带动周边村发展乌梅15000余亩,已建成万亩乌梅园。“通过整合阵地建设、扶贫搬迁、农场农庄、产业发展、景点打造等系列成果,紧紧依托乌梅山青山绿水、田园风光的自然风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沿线村民创办微型农家乐、售卖鲜活农副产品等增加收入,每年可提供500个就业机会,辐射带动周边乡镇贫困户300个参与就业,贫困户户均增收2200元以上。”百节镇党委书记潘刚介绍道。
目前,乌梅山景区的游客中心、自配停车场、导视系统、旅游厕所、安全防护设施等配套旅游基础设施以及平定寨、梅博园、乌梅文化馆、农耕文化博览馆、非遗文化传承馆、万亩梅林园等品质提升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建设中,百节滩氛围营造、肖家村民宿改造、花海、露营基地、慢行道路、游步道、环境整治等景区品质提升项目基本完成,所有项目预计在今年6月底全部完工,逐步形成“吃、住、行、游、娱、购”一条龙旅游服务网络。
乌梅山,未来可期!
□本报记者 邱霞
新闻推荐
本报讯(黄铭星记者吴小平)4月24日,达州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冉长春带队到高新区走访慰问受疫情影响的困难职工。高新区...
达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达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