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伟:墨海扬帆承古韵 达州文艺群英谱之二
谭伟挥毫练字
▼书法作品
州河之滨,沿蜿蜒盘旋的橡子山路一路往上,山腰密林围绕间,一所学校若隐若现,一走近,“达川区金华学校”7个大气磅礴的题字映入眼帘。
每年毕业季,总有学生围在校门前拍照,然后骄傲地告诉父母:“这是我们老师写的!”学生们口中的老师叫谭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巴山书画院特聘艺术家,其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级大奖。
业精于勤,谭伟一直是书法艺术道路上孜孜不倦的求索者;杏坛执教,他竭心尽力,带出的学子屡获书法大奖。与书法结缘30年来,如今的谭伟仍旧笔耕不辍,探索书法艺术早已内化为他血脉中执着的精神追求。
一副春联引他入迷
谭伟的本名叫黄太尾,因家中5个兄弟姐妹中排名最末得名。他出生于达川区麻柳镇任家庙村,那里人勤手巧,但山高路陡、发展艰难,然而就在这样一个贫困山村的一户普通家庭里,却走出了5个读书人。
谭伟兄弟5人都将跳出农门归功于父母。虽然他们仅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淳朴农民,但他们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培养几个孩子的学习兴趣,写春联就是其中之一,这也是谭伟与书法缘分的开始。
“爆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户换新春”,每逢春节,谭伟的母亲便从集市买来红纸、毛笔,要求每个在读书的孩子写春联。“那时候我们也不懂什么是书法,就是随心所欲地写写画画。”谭伟回忆,春联贴好后,到访的亲朋好友看到了,纷纷表扬。谭伟虽然年纪最小,却收获了最多“点赞”,这成了他勤加练习的动力。
真正领悟书法,还是进入达县师范学校。在这里,谭伟遇到了让他受益一生的恩师何文豪。“老师一手行草恣意狂放,但他告诉我,楷书是书法的基本功,不下苦功夫,书法难成气候。”谭伟回忆,何老师的教导十分严厉,要求每种书体练100刀纸才能结业,1刀便是100张,万张宣纸磨练下,谭伟的书法日益精进。
潜心钻研 风格自成
师范毕业后,谭伟被分配到达川区金华学校担任美术教师。繁忙的教学工作让谭伟对钻研书法有些力不从心,但他总是尽可能地挤出时间埋首求索。一次偶然机会,他的书法作品入选全市迎春书画展,得到了达州市书协主席马骏华的赞赏,这让他暗下决心,要在书法道路上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如何去实现?在谭伟看来,当今的书法艺术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可轻言创新。“书法是讲究用笔、点画、结体等法度的,只有掌握了法度,书法才能呈现出丰富的美感。活在当代是很幸福的,因为前人几乎将各种美都尝试过了,对美的研究和探索也很透彻了。”
临《多宝塔》,他欣赏颜(真卿)字的工整又不乏横细竖粗的艺术变化;观黄庭坚的行、草,只觉大气磅礴,筋骨舒展;习褚遂良用笔,融刚柔相济……徜徉在前人的笔墨世界里,谭伟既承袭前人古韵,又加以延伸,逐渐自成一派。
其作品先后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首届西部书法篆刻作品展、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届西部书法篆刻作品展、四川省书协第五届新人新作展、四川省第三届临帖展、四川省首届咏逸杯行草展等,谭伟也成为达州年轻的中国书协会员之一。
书文相济 传承文化
记者见到谭伟时,他正在办公室里泼墨挥毫,不多时,“淡泊明志”几个大字已经跃然纸上。办公室四周墙壁悬挂的满是书法作品,一幅大字书法尤其惹眼。
谈及近段时间有意练习的大字书法,他说,“写大字最大的难点是点画和章法的构成,字体放大之后,更利于观者观察线条细节,会不会变形、失调,这就考验创作者的功底。大字更讲究气势,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结体和笔力不能弱,这就考验创作者的执笔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谭伟这间比起一般教师宽敞不少的单人办公室,为他练习大字提供了绝佳的便利,谭伟笑称这是自己的“战利品”。“刚入职时,金华学校还是一所企业子弟学校,并不重视艺术。”谭伟自费买来笔墨纸砚,利用课余、周末,免费开办兴趣班为学生培训书法。他还为爱好书法的学生们组织书画展,至今已坚持20年。受到鼓励的学生们对书法兴趣更浓,屡屡在全国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书法展等国家、省市级别的大赛中斩获大奖。校领导觉得,这个年轻人很不错,便拨给谭伟这间偌大的办公室便于其创作。
不久前,中国书协开展的一次培训让谭伟感触颇深,“书法作为我国传统艺术之一,离不开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光学会‘书写’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文化底蕴去支撑。”自培训归来,诵读古诗、文言文成了谭伟的必修课,同时重新练习起传统书法的源头—篆书。“篆书因形立意,蕴含了古人无穷的智慧,也承载了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字如其人,相由心生。有了文化的积淀,传承书法的路才能走得更长远。”
□本报记者 戴静文 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3月初,通川区公安分局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双线”作战,成效显著。线上+线下全面摸排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的过程中...
达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达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