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里的笑声

达州日报 2020-03-12 09:48 大字

制茶

采茶

3月9日一大早,杨学峰便和工人们开始忙活起来,打包、装箱、装车、邮寄……“这200余斤茶叶是昨晚才生产的,是浙江及甘肃客户订的,今天发货,明天他们就能收到。从3月3日至8日,我们已经向北京、浙江、江苏等地累计发货800余斤,接下来将进入销售旺季!”天禾茶场副总经理杨学峰告诉记者。

一年之计在于春!位于达川区龙会乡张家山村、占地6000余亩的天禾茶场,是川东北最大的单体茶园,也是龙会乡脱贫攻坚的龙头产业,今年茶园的复工复产情况如何?近日,记者前往天禾茶场一探究竟。

24小时开足马力忙生产

3月9日,记者驱车来到该茶园,走进茶园,记者便看到,30余名工人戴着口罩,间隔一定距离排着队测体温、称茶叶,“潘自琼,36.2度……”采摘小组组长张春梅一边报着数字,一边将她的体温登记在册。测完体温潘自琼便拿着背篓去一旁称茶叶。“上午采了2斤,每斤28元,算算也有近60元了,下午再努点力,争取今天挣130元。”潘自琼笑着向记者说道。

而不远处,制茶机发出的“嗞嗞”声吸引着大家的目光。循声而去,记者来到茶场生产车间。车间大门口,“未佩戴口罩不得入内”的告示贴在最醒目的位置。车间里,弥漫着茶叶浓郁的香气,进鲜叶、上架、萎调、筛选、分级……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

今年才来茶园上班的王华梅是附近的村民,她的工作是对茶叶进行筛选、分级,“我这个月初才来上班,每天工资有120元,在家门口上班能有这个收入我觉得很满意!”王华梅说。

“茶叶采摘下来后必须在4个小时内进行加工,自复工以来,两班倒,24小时开足马力忙生产。目前整个车间主要以生产龙井43号为主,日产茶叶200斤左右,过几天白茶、黄金芽、中小叶也即将上市,到时日产茶叶将翻几番。”炒茶师刘军介绍道。

“我们从3月2日开始采茶,在确保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采取分散用工、交叉作业的方式,最大程度开展生产,目前已全部复工生产。”天禾茶场负责人李继平介绍道。

力争年产茶叶3万斤

当日下午,阳光明媚,走进茶园,放眼望去,一排排郁郁葱葱的茶树、一群群欢歌笑语的茶农,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茶香,令人心旷神怡。村民罗冬英用食指和拇指轻轻捏住嫩绿的茶芽,向下一折,嫩芽从茶树上摘下。

“在采摘前,技术员对我们进行了培训,我们按他们教的方法操作,不能直接掐断,否则茶芽表面容易氧化。”罗冬英介绍说,她和儿媳妇两人都在茶园采茶,“我今年的目标是挣1.5万元!”罗冬英自信地说道。

今年,茶场的采茶工里还出现了很多新面孔。“我今年才来采茶,没经验,上午只采了1斤多,慢慢努力嘛!”采茶工徐孝坤有点不好意思地向记者说道。徐孝坤之前在外务工,受疫情影响没有出去,所以就在家门口找工作。

在天禾茶场,像徐孝坤这样没有外出务工的采茶工还有很多,他们经过培训后,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今年受疫情影响,浙江、安徽、福建等地的采茶工缺口较大,所以天禾茶场的订单不降反增。此外,在用工方面,去年茶园采茶工150人左右,今年大概有350人左右,大大缓解了招工难的困境!”李继平介绍道。同时,茶场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本辖区采茶工必须有居住证明,外地采茶工必须要有健康证明等才能上岗并早晚检测体温。就在开摘前,达川区纪委作为张家山村对口帮扶单位,送来了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

“在销售方面,除了客户主动上门下订单外,我们也积极走出去,通过各种平台推广。”正在记者采访时,李继平接到远在浙江参加茶叶交易的销售人员陈燕告知的好消息,当天的茶叶全部销售一空。

“整个采茶期将持续到五月份,力争今年产量达3万斤。”李继平说,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生产加工能力等,以茶叶基地、当地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为基础,针对性地打造茶旅结合,实现多元化发展,通过3年时间的打造,将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

“近年来,我们通过整合扶贫资金、利用农业发展资金完善基地建设等,已累计投入资金2700余万元支持全区茶产业发展!”达川区茶果站站长梅国富表示。 □文/图本报记者邱霞

新闻推荐

达州市城管执法局 “五项措施”助推复工复产

本报讯凤凰山隧道东段安置房工地1万只防护口罩和充足的消杀物资摆放整齐,进出凤凰大桥亮化项目现场的员工正在检测体温,...

达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达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