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疾步稳征新程 通川区2019年经济发展工作综述
泰诚十里水街
好一新市场与亚鑫建材市场连接路
特色农产品“川汉子”品牌
年产10万根水泥电杆的金安杆塔厂区
青宁·云门天寨
春华秋实又一年,初心不忘再起航。回望即将过去的2019年,通川区发展的步履更加扎实,发展的鼓点更加催人奋进。一年来,通川区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振市场信心、扩大有效投资、壮大实体经济,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持续推进“双核双带六区”建设,加快实现“率先突破、领跑达州”宏伟目标,新征程上再出发,通川区发展底气更足、实力更强、质量更高。
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1至10月,通川区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速9.1%,预计2019年全年通川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284亿元,同比增长12%,工业增加值增速达9.2%;已完成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目标任务。预计到明年初净增入库工业规上企业6至18户,有望超额完成下达的净增13户目标任务。预计2019年全年完成工业投资22亿元,同比增长10%,技改投资18亿元,同比增长10%。
在抓好全面数据调度和预判的基础上,通川区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运行指导,确保了工业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且工业增加值保持较高增速。全区工业增加值增速从年初的6.4增长到10月的9.1,预计全年累计增速9.2%至9.4%。
为深入推进通川区工业企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守信得益、失信受损”长效机制;今年,通川区新增6家企业纳入达州市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名录库,累计达到22家;引导民营企业坚持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坚守主业,今年推荐“红名单”工业企业8家。
2019年,通川区向上争取省、市工业发展资金1158万元,其中,源美冷涟290万元、宏隆肉类93万元,已超额完成任务。
在建项目,帝泰克已完成办公楼、生产车间和地下停车场建设,争取明年6月前设备安装到位并进行试生产;鸿丙节能已完成主体厂房建设,正在安装设备进行调试,争取在明年1季度建成投产。竣工项目,亚飞钢化、卓强塑料、新远达实业均于今年内竣工投产达效。新开工项目,帝泰克管道检测项目、鸿丙节能、空心隔墙板项目均于上半年开工。
精准招商强化服务
今年以来,通川区明晰主攻方向,聚焦产业招商。全区主要领导挂帅出征,四大班子全员上阵,1至12月,主要领导外出招商24批次,区级分管领导、区级部门外出招商36批次,分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及成渝等经济发达地区登门联姻,“一对一”“点对点”地围绕全市“6+3”重点产业项目进行招商,成功签约达州成诺物流总部基地、十里水乡·板桥印象等19个项目。
加快推进园区建设,着力在建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全力引进农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龙头企业,成功引进川菜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项目、天泰药业搬迁扩能二期改造项目,全面提升达州市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和达州市医药产业园的品牌影响力。
持续深化中介招商、专业招商和以商招商,紧盯“3类500强”企业,积极对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华西希望集团、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3类500强”企业及旗下公司12家,涉及世界500强企业7家、中国500强企业1家、民营500强企业4家,成功与中国医药集团旗下四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光大集团旗下中青旅海投集团和红星美凯龙控股集团旗下红星大卫茂公司等3家企业签订投资协议,切实增强招商实效。
据统计,1至12月,通川区预计实现到位资金168亿元,完成全年任务(150亿元)的112%。预计新签约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45个,签约总金额320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300亿元)的106.7%,其中投资5亿元及以上项目12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0个)的120%。
激发农业农村活力
以乡村振兴为统揽的“三农”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成效显著。前三季度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3730万元,增速3.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9元,增速9.8%。预计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76157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65元,增速10%以上。粮食总产量18.53万吨。
加速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打造特色产业基地39个,新发展青脆李2万亩、中药材9000亩。新增“稻田+”基地20个1100余亩。出台《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进方案》,认定区级现代农业园区10个。申报蒲家蓝莓、磐石草莓现代农业园区为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新申报“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4个,积极打造通川脆李、食美通川区域公共品牌。建成农业信息化与智慧监管平台,顺利通过省级农安示范县资格复审,扎实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全年无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创新。高质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培育市级龙头企业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1个(其中省级2个,市级4个)、家庭农场59个。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功申报全国第四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全面完成全区233个村(社区)、1785个村(居)民小组清产核资和成员认定工作。完善生态修复机制,推进农村冬水田建设,出台《冬闲田蓄水奖励办法》,建设农村冬水田8000余亩。创新农村撂荒地“3224”治理机制,实行“蓝黄红”牌预警退出机制。全区复耕撂荒土地15000余亩。扎实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制度试点,启动2018年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工作,认定新型职业农民710人,打造实训基地5个。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通川区砥砺前行,蓄势待发。展望新的一年,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郑涛 本报记者 胡杨 曹芮铭
提前谋划2020年交通项目建设
本报讯 12月30日,记者从通川区交通运输局获悉,通川区践行“交通为经济开路,交通为民生铺路”的发展理念,将从重点道路升级改造、桥梁建设、村组道路建设三方面提前谋划2020年交通项目建设。
重点道路升级改造。将加快完成省道204线、303线升级改造前期工作,实现青宁·云门天寨旅游环线一期、江陵至黄梅溪道路、罗江素质教育基地道路建成投运,巴人文化广场至王家山段、毅恒冷链物流园区道路开工建设。
桥梁建设。2020年力争完成江陵大桥、月湖大桥、石笋人行桥、两河口人行桥建设,松石洞危桥改造开工并加快推进,完成渡改桥项目前期工作。
村组道路建设。将进一步推进破损村道维修和村道安全隐患整治工作,力争破损村道得到全面修复、安全隐患逐步消除,通行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同时选取部分重点线路进行升级改造。
(本报记者 曹芮铭)
让绿色成为通川发展的底色
本报讯 12月30日,记者从通川区经信局获悉,通川区采取“依法关闭一批、整改规范一批、搬迁入园一批”的办法,增强“散乱污”企业治理力度,让绿色成为通川发展的底色。
据了解,通川区全力以赴做好“散乱污”专项整治,对“散乱污”工业企业进行分类整治,乡镇办委、区级相关部门各履其职,联合开展“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分别对产业政策、无生产许可、无营业执照、违法用地等重点领域进行整治。扎实推进砖瓦企业环保整治,结合“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和淘汰燃煤锅炉专项整治,多措并举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依法关停不符合产业政策、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截至目前,全区先后淘汰取缔顺达建材厂、红运砖厂、信泰建材厂3家企业;已完成对现有9家砖瓦企业的环保治理;完成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小锅炉15台;淘汰2800万匹标砖产能小砖厂;关闭不符合产业政策、污染严重的“散乱污”企业29家。(本报记者 曹芮铭)
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本报讯 12月30日,记者从通川区农业农村局获悉,为切实提升农村居民满意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通川区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
据了解,通川区全域推进“五大”行动,完成农村5724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卫生户厕达标率92.5%
创新社会捐建模式,21个场镇公厕、86座农村新改建公厕全面建成,实现农村公厕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的村占比80%以上。
健全村收集、乡转运和县处理的垃圾治理机制,基本实现“村村有工作经费、组组配备保洁员”。
全域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遵循“不搞大拆大建、不搞风貌塑造”原则,通过“旧材新用、废物利用”,推进“六化两园”,规范整治农村庭院环境,有效地解决了农村房前屋后“脏乱差”的顽疾,成功申报国家级传统村落4个、省级传统村落5个。(本报记者 曹芮铭)
新闻推荐
本报讯“太好了,原来买一盒药的钱现在可以买49盒,医保还能报账。”12月24日,达州市中心医院血液内科医生张端众为患者王某某...
达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达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