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转变,为民初心不变 新中国成立70年达州社区工作者的“变”与“不变”
干净整洁的街道、不断增大的绿化面积、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新中国成立70年来,达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日,记者走进社区,听社区工作者讲述他们的“变”与“不变”。
改革开放
居委会变身“城市社区”
梁远君自1984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社区工作,距今已有35个年头。无数次,她的身影穿梭在社区的大街小巷,她也由青春少女变成了中年大妈。回望过去,梁远君向记者讲述了她对社区变化的感受和经历。
1984年,刚满18岁的梁远君进入通川区西城文家梁居委会工作,主要工作便是纠纷调解、户口迁移盖章等简单工作。
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达州很多国有企业被推到了市场经济的风口浪尖,不得不面临改制或破产,大批下岗职工被移交给居委会管理。随着管理人口和事项的增多,居委会的工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区形势,迫使居委会也不得不站到了转型的十字路口。
怎么转变?是当时居委会所面临的一道难题。面对人口复杂,公共卫生、社会治安、社区经济基础薄弱及辖区内基础设施滞后等情况,2003年,全市第一个社区——红旗路社区挂牌成立。该社区由原红旗路居委会、西胜街居委会、文家梁居委会整合而成,梁远君的身份也变成了红旗路社区12983户家庭的“大家长”。
整合而成的红旗路社区地处老城区。“辖区内仅是改制破产企业就有47个,下岗职工人数剧增。”梁远君告诉记者,那段时间,面对社区内下岗职工的矛盾诉求,她几近崩溃。生气了,闭眼、呼吸,再次沟通,日复一日,在无数次的述说、倾听中,大家终于得到了彼此满意的结果。
相比以前的居委会,社区工作涉及卫生、调解、计生、民政、安全生产、文化娱乐、地质灾害等方方面面,很多工作以前从未涉及,好在此时,社区人员结构已经发生变化,虽然是“摸着石头过河”,但在不断学习中,社区工作逐渐正常开展。
城镇化发展
乡镇社区应运而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达州市城镇化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新的社区形态孕育成型,在此背景下,全市乡镇社区相继成立。
达川区百节镇社区成立于2013年,辖区面积1.5平方公里,住户1700余户,常住人口6000多人。近年来,百节镇社区对休闲娱乐阵地进行了升级打造,完善了办公设施,修建了休闲文化长廊,铺置了草坪;升级了共享厕所,规划设置了200多个停车位,建立了保洁工、清运工工作制度,加大了卫生巡查和乱停乱放车辆整治力度,为居民营造了一个好的居住环境。(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包惠主持召开专题会 着眼城市长远发展 实现老旧小区美丽蜕变 郭亨孝胥健徐芝文出席
本报讯10月15日,市委书记包惠主持召开专题会,研究中心城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郭亨孝,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胥健...
达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达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