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儿童健康成长 记市中心医院儿科主任张本金
查房
学术交流
患者康复后送锦旗
查看新生儿
悉心检查
儿科主任张本金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花朵。要让这些花朵能够健康成长,除了家长和老师的精心呵护,还离不开一群人在背后的默默守护,他们有一个共同名字,叫做儿科医生。中共党员、达州市中心医院门诊党总支部第一支部书记、儿科主任张本金就是其中的一员,从1991年进入达州市中心医院儿科工作,他已经在这个岗位坚守了近30年,为无数儿童的健康保驾护航。
从偶然进入到坚守多年
“刚毕业的时候确实没想到会成为儿科医生,还一干就是这么多年。”张本金笑着说。1991年,他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来到了达州市中心医院工作。刚进医院,由于儿科医生比较少,他被分配到了儿科工作。
在大学都是学习如何为成人进行医治,进入工作岗位后,面对的患者却变成了懵懂的儿童甚至是牙牙学语的婴儿,张本金起初是迷茫的。“成人患者跟儿童患者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的。”张本金介绍,儿科有一个相对调侃的说法——“哑科”,因为接收的患者一般是0-14岁的儿童,大部分患儿无法自主描述症状,他们往往没法准确表达自己的病情和感受。大多数需要依靠家长转述病情,所以难免存在误差,靠查体辅助,又有一些患儿尤其婴幼儿不配合,需要多次反复进行检查。
光是确定病情,儿科医生们就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但张本金却从来没有产生过畏惧动摇的念头,相反他很快就爱上了这份工作,时间一晃二十八年过去了,他依然坚守在“儿科医生”这个岗位上。“做儿科医生,要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细致。”由于儿童患者的特殊性,在对待他们时,张本金总是给予了更多的耐心,一次次地反复检查,更加精细的用药,尽可能让每一个患儿都能快速恢复健康。
采访张本金时正值暑假,市中心医院儿科病房挤满了带着孩子略显焦灼的家长。张本金和同事们都有些忙碌,甚至走在路上也能遇到询问孩子病情与注意事项的家长们。“说不忙不累肯定是假的,但是让每一个孩子恢复健康,就是我们儿科医生的天职。”
创造小小的奇迹
尽管儿科确实存在一些特有的烦恼,但张本金更多地却看到的是儿科“奇迹”。“儿童的病情变化快,在治疗中要多加注意,但他们蓬勃的生机活力,也能创造出一个个小小的奇迹。”张本金骄傲地说。他还记得在2013年的时候,他接收了一个出生体重仅800克的超低体重儿。“一般婴儿出生都是六七斤,这个小家伙却连两斤都不到,老实说我当时接收之后心里也有些打鼓。”张本金感叹道。
这个婴儿叫做欣欣(化名),她是一个早产儿,也是母亲所怀的三胞胎中唯一幸存下来的那一个。由于在母亲的体内待了不到六个月,欣欣在市中心医院出生时体重仅有800克,全身的各个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免疫力低下,出生后还要面对呼吸关、喂养关、体重关等多个难题,存活率较低,可以说,从出生起,欣欣就面临死神的威胁。
张本金带领医疗团队当机立断将欣欣送进了新生儿病房的“模拟子宫”——暖箱里,应用“INSURE技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等技术维持着婴儿的生命。这个在电子暖箱里的小小生命深深牵动着他及医疗团队每一位医护人员的心。在那段时间,即使下了班,他心里仍然想着欣欣,思考着有什么办法帮助欣欣度过“呼吸关”“黄疸关”“感染关”“营养关”,让欣欣能挺过去并预防远期不良问题产生。
在张本金及医疗团队的精心治疗下,欣欣慢慢脱离了生命危险。在七个月复查的时候,欣欣已经与同龄人无异,能够健康长大。
“这也是我行医二十多年来遇到的体重最低的新生儿,能帮助她还有更多类似小朋友创造出生命的奇迹,也是我这份工作最值得高兴的事了。”张本金笑着说。
日益精进的医术
一个个小小的奇迹,背后是张本金坚守初心、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同时他也得到了提升和成长,获得了同事、领导和社会的肯定。他是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早产儿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医学会儿科专委会常务委员、四川省医学会围产专委会常务委员、重庆市医学会儿科专委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副组长、达州市医学会儿科专委会主任委员、达州市医学会围产专委会主任委员、达州市儿科质量控制中心主任等。2015年他被评为达州市中心医院首届“十佳医生”,2019年被评为达州市中心医院首届“十大名医”。
而作为科主任,他所关心的不仅是自身的成长,更是整个科室团队的进步发展。他十分重视教学工作,努力提高医疗护理团队的能力和水平,让市中心医院儿科成为患儿康健、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儿科。该院儿科于2018年被达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评定为达州市唯一的儿科重点学科。□本报记者 刘继霞 刘河林
新闻推荐
前言70年栉风沐雨,70年波澜壮阔;70年砥砺前行,70年春华秋实。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中国人民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
达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达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