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川区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达州日报 2019-10-09 09:02 大字

本报讯为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达川区围绕农业“5+5”工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土地,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极大地提高了全区农业产业的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近年来,为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民生工程顺利实施,达川区成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对工作进行具体安排部署。出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补助资金管理及使用办法,对130万元中央补助资金做到了专款专用,保障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顺利开展。

分类遴选学员。及时召开全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动员会,宣传讲解培育政策、培育目的,明确学员遴选重点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在家农村贫困劳动力、农业企业骨干和返乡下乡涉农创业创新人员等,根据培训意愿和所从事的种养殖门类进行分类、遴选、上报,确定参训人员和开设专业,提高了培育工作的针对性。2019年,全区培育任务446人(专业门类7个),截至7月底已遴选学员150人。

创新培育方式。课堂下移接“地气”,主动将培训课堂下移到村组、实训基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授牌的农民田间学校,让学员就地学、就近学、现场学;“土专家”传授接“土气”,邀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土专家”为参训学员现场操作、传授实践中积累的先进经验和技术,解疑答难,让学员更准、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学技术。截至7月底,已培育水产养殖、粮油、乌梅生产技术及经营管理类新型职业农民150人,为全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实用人才。

万家镇梁远芳是一位远近闻名的“土专家”,他以前一直在外面打工,回到家乡创办月亮湾家庭农场。通过自己钻研种水果技术,带动了全村一起种水果,让更多人致富奔小康。近年来,农场通过规模化和无公害化种植,不断调整农业结构,将水果种植发展成农民增收的优势产业,成为当地发展设施农业带民致富的“领头羊”,梁远芳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市人大代表。据了解,月亮湾生态园,从创办到现在已有19年的时间,目前园区常年固定务工人员有20余人,并且每年聘请周边农户有200余人,年人均增收2000余元,带动了周边老百姓共同致富。

创建省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

达川区地处四川东北部,具有水土、大气、森林等优良的地理条件和资源,极其适合有机产业的发展。近年来,达川区积极推动农产品“三品一标”工作,有力地促进了达川区有机产品认证的企业和品种增速的加快。全区从2018年的3家企业的3个产品开展了有机认证,到现在已经有达川区青包山种植专业合作社、达川区天和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达州玉鞍青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等6家企业共4个品种,申请了有机产品认证,目前共获得了9张证书(含转换证),认证面积达5000亩。此外,达州市春茵农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也在积极申请认证。

截至目前,达川区发展青花椒、葡萄等特色产业已达20万亩,成功申报57个无公害农产品、1个绿色食品、5个有机产品和5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实现总产值近10亿元。

(特约记者 罗崇军)

新闻推荐

达州馆 高铁造型元素助“巴国神鸟”一飞冲天

在“壮丽七十年阔步新时代”四川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上,达州馆别致的造型格外引人注目。从远处...

达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达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