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打出“组合拳” 规范运行营养餐改善计划

四川经济日报 2019-08-22 09:22 大字

记者从达州市政府获悉,近年来,该市通过转换供餐管理模式、确保食品安全、守好资金安全红线等举措,规范运行营养餐改善计划,取得良好成效。

转换供餐管理模式。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之初,达州市主要采取食堂供餐模式和“奶+N”供餐模式为学生提供营养食品。随着这一工作深入开展,该市逐步把“奶+N”供餐模式转变为食堂供餐模式,截至今年7月,全市采用食堂供餐的学校1260个,约占实施学校的95%,惠及学生40万人。

确保食品安全。在实施学生营养计划过程中,该市始终把食品安全放在第一位。建立责任体系,从市教育局到各村小,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学校校长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加快学校食堂建设。2012年以来新建、改扩建学生食堂800多个,极大地改善了学生就餐条件。健全制度细化措施,从学校食堂标准化建设、食堂供餐各环节食品安全管控,到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逐一细化措施,规范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加强食品安全学习培训。自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以来,市营养办每年都要对学校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学生食堂安全操作规范方面的培训,累计受训人员近5000人次。

守好资金安全红线。各地教科局与财政局紧密配合,做好全年资金预算,及时下达专项资金到财政专户,再根据实施情况进行结算。严格实名制学籍信息管理。完善学生实名制基本信息数据库建设,坚持每学期准确填报学生实名制信息数据报表,完善学生就餐签字制度,严格按学生实名信息管理发放营养餐。强化信息公开公示。该市按照有关信息公开公示的文件要求,遵循便民、及时、全面的原则,督促各实施学校对实施情况、每月资金支出、受益学生名册和当日菜谱等信息进行公开、公示,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严格财政纪律。各地制定了学生营养餐资金管理制度,坚持“谁审批、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原则,严格实行会计人员、校长、县营养办负责人、教科局分管领导、支付中心负责人、财政局管理人员层层审核、签字制度,切实维护营养餐资金高效安全运行。

(张翰)

新闻推荐

以群众满意为最高工作标准 达州市全力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工作纪实

从征集到59万余条群众诉求,到最终确定10件市级整治事项,市委、市政府下决心大力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目前,市级整...

达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达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