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苦后甜的人生 更让人倍感珍惜 记达州市残联残疾人扶贫创业代表刘后浪
“大家好,我是刘后浪,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后浪。只不过我这个‘后浪’不仅没能推得了前浪,反而被命运之浪一次又一次狠狠拍倒在了沙滩上。”在今年6月北京举行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国残疾人脱贫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来自达川区万家镇碗厂沟村的村民刘后浪这样总结他的人生经历。
这既是刘后浪对自己经历的总结,也是他不惧困难、笑面人生的最真实写照。
自幼坎坷的人生经历
刘后浪今年42岁,家中排行老五,他还有四个姐姐,自出生以来,他便被父母寄予厚望。
回忆起童年,大部分人脑海中都会涌现出许多幸福美好的回忆。然而,对于刘后浪而言,12岁那年突发的腿痛,为他的童年蒙上了阴影。
刘后浪12岁时,某天突然发现自己腿痛到走不了路。父母亲带其到医院诊治,被医生诊断为风湿。后来,他的病情逐渐加重,必须依靠拐杖才能走路,疼痛也由腿发展到全身,腰也慢慢弯了下来。到14岁时,由于病重他被迫辍学。
由于治病花费较大,在村上碗厂工作的父亲一个人做了四个人的活,母亲和四个姐姐也经常去碗厂帮忙,以换取他的医药费。
“强直性脊柱炎”,这是1999年刘后浪22岁时得知的一个新名词。那年,大姐夫带着他前往成都治病。经省城医生检查诊断,他才知道,原来自己所患的是强直性脊柱炎。经过4个月的治疗,最终刘后浪丢掉了拐杖,但腰仍旧没办法挺起来。时年22岁的刘后浪,虽已成年,身高却不足一米五。
为给刘后浪治病,家中早已负债累累,在手术后第二年刘后浪坐上了去东莞的火车,先后去了玩具厂、模具厂、制衣厂,但因身体原因处处碰壁,屡遭拒绝。于是他不得不待在东莞四姐家帮忙照顾小卖部。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2008年。是年,由于父亲患病,刘后浪回到老家,并到镇上摆摊以维持生计。
小个子撑起家庭脊梁
父亲的患病,让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刘后浪不得不考虑在摆摊之外另谋出路。由于自家周围就是大片长满了青草的荒山,特别适合发展养殖业,刘后浪将目光放在了养殖业上。2012年,他在附近的乡镇购买了6只小山羊开始试养殖。
开始养羊后,刘后浪成了一个地道的“羊倌”,每天早上放羊上山、傍晚赶羊回家。在养羊后,他发现,原来“羊倌”并不好当。由于山羊天性活泼好动,一上山就到处乱跑;加之自己行动不便,在赶羊的路上经常磕磕碰碰。没过几天,他手上、腿上到处紫一块青一块。
开始“羊倌”生涯不久,刘后浪决定修建圈舍,扩大养殖规模。但由于资金不足,他只能每天起早贪黑,与70多岁的父亲用锄头一点点地挖平地基。200平方米的圈舍所需的大量木材,硬是被两父子从山上一根一根地抬到圈舍地基处。然后,一砖一石地砌,一钉一板地锤,双手都磨起了血泡。经过几个月的高强度劳动,当他看到崭新的圈舍时,流下激动的眼泪。
同年,他在重庆一家养殖场参观时,发现了一个自己从没见过的物种——豪猪。经过与养殖场老板的交谈,他了解到,豪猪饲养方便且利润可观。在参观结束离开时,他决定买两只豪猪带回家试养。从此,刘后浪又开始了自己的“猪倌”生涯。等他将豪猪买回家后,由于急于让豪猪长大,每天给豪猪喂大量食物,这让豪猪因过肥而导致难产。
豪猪的难产,让刘后浪意识到,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无专业养殖知识造成的。于是,他购买了相关养殖山羊、豪猪的书籍,一有空向乡镇畜牧站工作人员请教。经过几个月的补习,刘后浪基本摸清楚了山羊、豪猪的养殖门道,养殖这条道路,他走得愈发顺畅起来。
2013年年底,刘后浪收获了养殖所带来的第一桶金——养殖场14只山羊出栏,共卖了八千多元。
如今,刘后浪的养殖场羊舍面积达400余平方米,规模养殖野山羊200多只,豪猪100多头。2018年,刘后浪的养殖场收入达到12万元。他靠自己的双手,偿还了家中的所有债务,实现了贫困户的脱贫摘帽。
人生不只有苦也有甜
今年3月,刘后浪认识了临近乡镇的残联专干莎莎,收获了爱情。今年年底,他们打算结婚。谈及莎莎,刘后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是一个温柔善良的人,我们在一起时也有许多共同语言。虽然她自小便患有小儿麻痹症,但在彼此眼里我们都是最完美的那一个。”
回忆起创业的艰辛历程,刘后浪觉得,那都是自己人生不可多得的宝贵经历。“我的人生是先苦后甜的,在经历了苦后所体会到的甜,才让我倍感珍惜”。刘后浪感慨说。
□见习记者 郑栋梁
新闻推荐
母子(李娟摄)暑假,孩子们离开学校,离开熟悉的老师和同学,回到家里,正是家长开展亲子活动好时机。平时,孩子忙于学习,家长...
达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达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