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富雄:用镜头记录时代的变迁
从懵懂少年到古稀暮年,他一直在坚持着一件事,用他手中的镜头记录着自己人生的每一道风景线。40多年,一张张发黄的照片凝聚了他摄影路上的心血,同时也记录了这个伟大时代的变迁。他叫唐富雄,中国民俗摄影协会硕学会士、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会员、达州市民俗摄影协会秘书长。
儿时磨砺 锻造人生
唐富雄是土生土长的达城人,今年71岁。小时候,因为家庭成份的原因,他在小学毕业后,却不能继续读书。尽管学习成绩优秀,但失去了继续读书的机会,他在家伤心了很长时间,常常一个人望着窗外上学放学的小伙伴,静静的发呆,眼中流露出羡慕。
为了能一技傍身,以后不会饿肚子,还是一个孩子的唐富雄跟着别人去学医,天资聪明的他领悟力极强,记忆也很好,是老师非常喜欢的学徒。几年后,唐富雄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去了一个较远的林场上班,主要工作就是做农活,每天起早贪黑,田耕地作,让只有十几岁的他开始懂得了付出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唐富雄有个习惯,只要是闲暇之余,他一定是捧一本书在手上阅读,不管什么书,他都会看得津津有味,书看完了,又继续去找书、借书看,好像要把自己曾经耽误的学业补回来一样。他这种勤奋好学的劲头让生产队长看在眼中,不久后,在他的推荐下,唐富雄成了一名小学教师。虽然只是小学毕业,但是饱览群书的他在任教的过程中游刃有余,让学生和家长非常满意,而他自己,也慢慢从一个懵懂少年向一个成熟男人蜕变。
“现在回过头看,小时候的经历其实就是一种磨砺和鞭策。"唐富雄说道。
摄影结缘 为之痴迷
1979年,唐富雄返城,有幸安排进了原达县防疫站上班,因为文字功底不错,他被分配在宣传教育科。上班的第一天,科长交给他一部老式的相机,要求他尽快掌握拍摄技术,早日投入工作。这也是唐富雄第一次接触相机,让他觉得陌生而新奇,他与相机也从此结下不解之缘。
经过了一次短期的拍摄培训,唐富雄越了解相机就越喜欢,每天几乎是机不离手,空闲时间,他都会背着相机四处拍照。户外的自然风光、人物花鸟等等都是他喜欢拍摄的对象,虽然没有专人指导,但凭着那股热情和求知欲,唐富雄拍的照片内容越来越丰富,画面也越来越好看。有一次,全市卫生系统举行的摄影比赛,他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这更让他信心倍增,同时也更觉得摄影技术的博大精深和技无止境。他报名参加了中国摄影家协会举办的首届函授班培训,成了第一批学员。在那两年的学习中,唐富雄不仅在摄影技术方面有了飞跃式的进步,更是在摄影理念上有了全新的提升,他常常在思考一个问题,摄影师为什么总喜欢拍下瞬间的美,难道不能记录美的发生吗?渐渐地,他喜欢有目的的拍摄一些正在发生的事情,记录那些从无到有,从有到美的转变。
“那些老照片的画面虽然只是由光与影构成,可她折射出的是一个人或一座城渐行渐远的过往,是很生动和真实的。"唐富雄说道。
记录美好 留住过往
虽然不是职业摄影师,但是唐富雄具备了职业摄影师的专业精神。多年来,他跑遍了达州的山山水水,练成了累得、饿得的本领。他的照相装备虽谈不上高档精良,但为了能拍出满意的照片,更是愿倾其所有购买设备。有一年,他为了说服家人购买心仪已久但是价格昂贵的相机,硬是戒掉了抽了几十年的香烟,终于如愿以偿。当然,他也没有辜负自己和家人的付出,2006年,他的一组作品《红军标语》入选了“聚焦长征路"全国大型摄影展,并在人民大会堂展出,这对一个摄影人来说,是一个莫大的鼓舞和肯定。
2008年,唐富雄退休了,正当他决心专注于自己热爱一辈子的摄影事业时,却在一次体检中查出了癌症,这个消息对他的家人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可唐富雄却坦然面对这一切,并接受了手术,庆幸的是手术非常成功,而且就在他做完手术的当天,还躺在病床的他收到一份意外之喜。因为他的几幅作品荣获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贡献奖"摄影赛的提名奖,邀请他去广州领奖。
如今,唐富雄把镜头的焦点更多的对准了大桥的兴建、农村的变化、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高速公路的修建等等。这些反映达州新面貌、新风尚、新时代的缩影都是他的拍摄主角。
在2015年,由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拍摄的照片并捐赠与市档案馆编成的书《达州记忆》民俗篇、变迁篇出版了,里面所有的照片都是他以摄影师的视角,真实、生动、全面的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达城的巨大变迁。
“唤醒记忆,传承历史、展望未来,现在是我主要的工作,所以我的镜头永远鲜亮。"唐富雄说道。(达州新报全媒体记者 谭勇)
新闻推荐
为进一步增强餐饮从业者的敬业意识,提高他们的餐饮食品法律法规认知,确保食品安全底线,8月7日上午,通川区餐饮协会邀请行业专...
达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达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