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市民获得感与幸福感 专访市委党校丁德光副教授
随着“四城同创”各项工作不断纵深推进,公众对“四城同创”的知晓度大大提高,社会各界对为什么要创建、如何创建、创建成功的可行性等方面的讨论愈发强烈。近日,记者就“四城同创”相关问题采访了从事社会学教学研究的丁德光副教授。
丁德光,硕土研究生,市委党校政法教研部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社会学等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
记者:丁教授,目前达州正火热开展“四城同创”活动,开展“四城同创”有什么必要性?您对此怎么看?
丁德光:达州开展“四城同创”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达州加快实现“两个定位”、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重要抓手,是提升城市品质和市民文明素养的重要途径。市委、市政府站在推动达州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度上谋划“四城同创”,可谓是正当其时。“四城同创”工作的推进,将有效地改善达州城市的整体风貌、人居环境,提升广大市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为达州城市建设、城市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进一步提升达州城市发展的软硬实力。
记者:达州“四城同创”活动的开展,对达州市民、对社会价值观、对社会秩序、对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等有哪些现实意义?
丁德光:开展“四城同创”是一项改善优化达州“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布局的城市治理活动。“四城同创”工作的开展,不仅会使达州整个城市发展水平发生质的变化,更会对市民的价值观念、社会心态、社会秩序等多个方面产生持续向好的影响,为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积攒更多的“红利”。具体来讲,达州人民可以从“四城同创”中享受到更多的城市公共空间、园林景观、绿色空间,更高水平的城市卫生环境、医疗健康服务。在中华民族的主流价值观中,向来追求人地和谐、社会和谐;“四城同创”工作的开展,将推动以上思想成为一种社会潮流,这将有效提振达州人民的精气神。在以上因素的共同影响下,达州这座城市会变得更绿色、更整洁、更包容、更开放,“吸引人、汇聚人、成就人”的有利要素会集聚得越来越多,来达投资兴业、游玩观光、求学就业的人也会越来越多,最终将给达州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动力,为达州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注入新动能。
记者:“四城同创”指标多、标准高、要求严,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创建道路上的拦路虎?
丁德光:“四城同创”是一项“系统性、挑战性、复杂性”兼具的工作,困难多、标准高、要求严,要达到预期目的,我认为在思想上要克服以下不利心理:一是“过分畏难”。很多人认为目前达州城市发展水平、发展质量与“四城同创”的目标要求有差距,有些指标甚至在短时间实现还有困难,现在开展“四城同创”尚为时过早,不合时宜。二是“盲目乐观”。有部分人存在着只要到了2021年,“四城同创”的目标自然会达到的心理,这是应当摒弃的。三是“一蹴而就”。以为只要通过一两年甚至更短时间的集中突击攻坚,“四城同创”目标就会实现。以上心理没有充分认识到:“四城同创”的创建过程本身就是城市发展质量提升的过程,开展“四城同创”归根结底是改善城市面貌,盲目地追求创建结果,反而会事与愿违。
因此,我们在“四城同创”要认清自身的优势、劣势,避免以上三种心理扰乱工作计划,用“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工作作风,“一件接着一件干”,逐一消除创建道路上的“拦路虎”。
记者:达州“四城同创”的目标明确,关键在落实,关于落实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丁德光:开展“四城同创”,必须凝聚全市党员群众的力量去攻坚克难。唯有全市人民共同努力,才能推动“四城同创”工作真正落实,一创即成。
一是要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党员干部要认真落实创建工作责任,并用自己的行为举止引领社会新风尚,成为“文明礼让的标兵、爱护生态的标兵、服务他人的标兵”。
二是要激发全社会的参与热情。全市主流媒体应大力宣传“四城同创”,并通过征集微视频、图片等形式,引导群众投身参与到创建活动中。
三是要落实目标任务,抓好任务的督导落实。“四城同创”时间紧、任务重,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盯创建目标,抓好落实,做好督促检查。
记者:2023年“四城同创”创建成功,届时,达州将是怎样的模样?关于达州的未来您有哪些畅想?
丁德光:2023年达州“四城同创”创建成功,达州将会是一座“天更蓝、水更绿、城市更整洁、人们更幸福、社会更繁荣”的幸福城市。到那时,城市绿色发展将取得突出成效,整个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品质和城市影响力将大幅度提升。人民能够享受到更高质量的生活、更高品质的城市环境、更高效能的城市治理,居住得更舒适,获得感与幸福感不断增强。
□本报记者 江吉 见习记者 郑栋梁
新闻推荐
花元村的“宝贵财富” 抗美援朝老党员李胜才用一生践行共产党员信仰
“我们花元村,人杰地灵,古有‘清忠正直,淇竹家风’的卫承芳,今有抗美援朝的老党员李胜才,他们是我们这个村的宝贵财富。”7月...
达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达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