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值得品尝的歌词之作 何德林先生歌词集《歌海词叶》序
何德林先生是我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在达州电大兼课时认识的一位好兄长、好朋友。可那时仅知道他是一位具有大学教育学专业背景,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和颇具领导气质的校长。殊不知他还是一位倾慕于文学艺术,执着于歌词创作的艺术达人。
前不久,偶然间接到何先生的电话,要我为他即将出版的歌词文集《歌海词叶》作序,并随即送来一本厚厚的文集打印稿。说实在话,就我而言,虽然大小也是个读书人,甚或一度时期还忝列于“专家学者”之中,但却很少为人作序。原因很简单,一是自己压根儿就学疏才浅;二是唯恐拿捏不准,“序”不到位,有负托者厚望。而此时此刻,面对这位精神矍铄,龄近耄耋之年的歌词创作者,尤其得知其退休后十多年来仍呕心沥血,笔耕不辍,发表了大量歌词作品时,实在震撼了我。我深感其对歌词艺术的满腔热情和执着追求,精神可嘉,令人敬佩。感动之余,没有任何理由可推辞拒绝,唯欣然领命才是。
通读文集所选歌词,不觉感想甚多,获益匪浅。
首先,作品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意蕴深刻。得力于作者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认识,其词作广泛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历史及军队建设,民族团结,环境保护,抗震救灾,乡村扶贫,外出务工等众多社会生活领域;其反应地域广阔,东西南北中,无处不是作者放歌的舞台;描写的人物众多,工农商学兵,无不在其中。作者正是以多样化的题材,广阔的地域背景和众多的人物形象,用歌词的形式,艺术的画面,充分展示出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的新气象,民族的新面貌,人民的新生活,事业的新成就,社会的新风尚,历史的新篇章。在作者笔下,祖国山河美不胜收,神州大地尽显风流。这些充满正能量的歌词作品,思想深刻,反应了社会生活的本质。通过这些作品,我们不难看到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体悟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中华民族的日益强盛,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这些歌词佳作的问世,并非作者的突发奇想,无病呻吟,而是来源于作者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对生活的无限热爱;更得力于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深刻体验,对时代精神的准确把握,对社会现象的正确认识。也体现出一个基层学校党的干部兼教育工作者的清醒和睿智。
其次,文集分类清晰,特色鲜明,独具一格。
文集中,作者对所选歌词进行了恰当的分类。大致包括《儿童篇》《成人篇》和《组歌三部》。而各篇又有更具体的划分,这种清晰的分类,看似无关紧要,实则大有好处,他不仅能为读者的阅读提供方便,使之更有效地把握作品内容,而且更能彰显各类作品所表现出的时代特征、地域特征和个性特征。
《儿童篇》是以作者对儿童的关心与热爱,对乡村教育的关注与期待为特色。一方面,基于作者长期以来对少年儿童的精微观察,深入了解和关心喜爱,从儿童生活出发对他们身上所特具的天真活泼的性格,纯真美好的情感以及充满幻想的认知世界作了形象化的展示;另一方面,作者又从教育职业者的视角,对乡村教育的变化,对广大乡村少年儿童的生存状态,精神面貌作了真实性的描写。尤其对灾区儿童、农村留守儿童面对困难,积极向上奋发努力所表现出来的自信、自立、自强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美。词作者还十分关注学校教育中“立德树人”的教育指向,提倡真善美教育,主张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爱父母的家国情怀,强调继承传统美德,塑造良好人格。这些既是一个老教育工作者教育理念的提炼与升华,更是对学校教育的热情关注和殷切期望。
文集中的《成人篇》是以反映时代,讴歌祖国和人民,赞美家乡为特色。作者超越时空的界限,驰骋丰富的想象,用笔所及全国上百处名城古镇,风景名胜。作者以浓墨重彩,对当地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社会风貌、人物事迹等作了充分的描绘。在作者笔下,神州起舞,大地飞歌,人民安居乐业,祖国百业俱兴,到处呈现出一片国泰民安、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这是一组真实反映时代生活,热情讴歌祖国,讴歌党和人民的美丽颂歌。
其中的《人物赞歌》篇,展现的是一个不是英雄而胜似英雄的一线普通劳动者群体,他们中有工人、农民、士兵、教师、医生、交警、志愿者、打工者、疾控人员、劳动模范,直到一个家庭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兄弟姐妹等,正是这些普通的劳动者在各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着奇迹,撑起了祖国大厦的脊梁。作者对他们身上所具有的正直善良、勤劳质朴、积极乐观、无私奉献的高尚人格充满了无限敬仰之情,具有十分感人的力量。
《成人篇》中所选入的获奖作品是作者紧跟时代步伐,适应各时期的现实需要,根据人民群众的意愿而作,有感而发。这类作品的时代感强,现实意义深刻,地方色彩浓郁。因而受到有关部门(或单位)的首肯和褒奖。其中不少词作已谱成歌曲,在群众中传唱,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
《成人篇》中还有一些词作阐述了作者的为人处世之道,使读者能够从人生的更多方面得到启迪和教益。
文集中的《组歌三部》是作者安排的三个特写镜头,以礼赞教师、缅怀先烈为特色。前两组是对教师的赞美,《园丁颂》源于作者自身的职业体验,《校庆组歌》出自校友的视角,两者有机结合,集中反映了学校教育中新型的师生关系,热情赞美了人民教师辛勤耕耘,大爱无疆,乐于奉献的高尚品质。在《校庆组歌》里还表现了校友对母校的无比眷恋,一种浓郁的不可割舍的师生情、同学情跃然纸上,是感恩篇和励志篇。
《忠魂颂》是对革命先烈的深情缅怀,尤其对无产阶级革命家刘伯坚烈士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光辉业绩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进行了热情讴歌,表达了作者及家乡人民继承先烈遗志,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拳拳之意。组诗对后来者具有很大的激励和鼓舞作用。
第三,创作技巧纯熟,手法多样,自成高格。
作者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手法有机结合,通过运用大量的修辞手法,使作品彰显出无限的魅力。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生动的比喻,形象的比拟,大量的排比,鲜明的对照,音乐的韵味,深刻的哲思,简隽的白描,浓烈的抒情,使词作自成高格,独显风流。尤其是语言的应用,特色更为明显。通篇用语不雕琢,不晦涩,通俗易懂,质朴无华,鲜活生动,节奏感、韵律感强,大量民间语汇的运用和民歌的插入,甚或当下流行语的偶尔点缀,使作品更接地气,更具感染力,也更加适合受众诵读与吟唱。这些创作艺术上的成功,笔者认为,都源于作者长期不断的审美体验和创作技巧上的潜心积累。正如宋代诗人吴可所言:“学诗浑似学参惮,竹榻蒲团不计年,直待自家都了得,等闲拈出变自然”。
总之,歌词集《歌海词叶》较好的实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充分体现出作者美好的思想境界,良好的精神状态,正确的价值取向,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较高的创作水准。读这本歌词集,既能给读者以知识的获取和艺术美的欣赏,又能起到陶冶情操,以文化人、以歌动人的作用。因此,我衷心祝贺它的出版,并期望有更多的读者从中获益。
以上纯属个人之见,如有不对不妥之处,恳请作者和读者多加包涵并予指正。
是为序。
成良臣
己亥年春于四川文理学院南坝校区一隅
新闻推荐
“南滨路二段有一节路坑洼难行,大小坑随处可见,遇下雨路上的积水填满坑,车辆一过,脏水溅得行人全身都是。”5月14日,达川区一...
达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达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