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蛇王庙”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我们几个远在天南海北、曾经在“蛇王庙”读过书的小学同学相约回老家一聚,品茶饮酒叙旧。尽管大家几十年不见面都已年逾花甲、两鬓泛白,但回忆起在“蛇王庙”的小学生活时,似乎都记忆犹新:斗鸡、打陀螺、滚铁环、踩高跷、踢毽子、跳绳……往事历历在目,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稚嫩的童年时代。
这次回村,我们没看到小学时代的那座“蛇王庙”(早在上世纪末已经被村里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座砖木瓦结构的谭家沟村小学校)而甚为遗憾,但大家还是为老家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感到格外欣喜自豪。昔日山间的泥泞小路已变成双车道柏油马路,太阳能路灯使夜晚的村庄更显美丽,几乎家家盖了新房,小轿车在弯曲的山路奔驰……我想,老家“蛇王庙”的变迁,不正是新中国成立70年巨大变迁的缩影么?
离开家乡40多年,我心里依然保持着“蛇王庙”的美好记忆和神秘。
“蛇王庙”位于通川区磐石镇谭家沟村。尽管现有的通川区村镇名录中已经找不到这个地名了,但年长的一代人都知道它曾经是犀牛山一带远近闻名的一座庙宇。
“蛇王庙”原来是有庙的,在我的印象中,庙门(小学校大门)是用八人抬的大条石垒成的,雕梁画栋,两边石柱上刻有对联,什么内容已记不得了。迈进校门有个天井,两边的房子大都用石料砌成,盖的青瓦。天井后面有两排木结构瓦房连着,再后面是座两层楼六间教室的木瓦房。
说“蛇王庙”神秘,是因为上小学一年级时,我们教室对面有间大房子里供有不少彩绘的菩萨:有的形象夸张,张牙咧嘴,给人凶巴巴的感觉;有的佩有兵刃,显得威武雄壮;当然也供有不少面目慈善、笑容可掬的菩萨。那时经常有村民来庙里请香拜佛,特别是我们不上课时,香火更旺,还时常能够听到敲钟诵经的声音。
“蛇王庙”何年何月修建已无从考究。祖先们口口相传的故事是:“蛇王庙”因蛇得名。据说那时人户不多,山坡森林茂盛,以青 树和松柏树居多。森林里犀牛、麂子、野猪和山鸡、斑鸠等甚多,乡民几乎家家养猎狗并持有火药枪。由于交通不便,生活苦难,乡民因此经常结伴到山里打猎充饥。这样只不过数年,野兽越来越少,于是乡民上山捉蛇,全家食其肉改善生活,或用于泡药酒,还将蛇皮晒干出售换取银两。
据传某月乡民看到大小蛇倾巢出洞,青花蛇、蟒蛇成群结队在田边地角来回穿梭,甚至时常侵入民宅,半夜上床盘卧,十分骇人,被吓病者、咬伤致死者有之。胆小者不敢上坡种地,大人小孩夜不能安睡,全村人心惶惶。于是,乡民们纷纷捐款捐物修庙供佛并取名“蛇王庙”。据传竣工那天,乡民们敲锣打鼓、鞭炮齐鸣,随后一场暴雨连下数日,河水漫灌还冲毁了不少良田。此后蛇无踪影,乡民们安居乐业。
“蛇王庙”已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谭家沟村今非昔比。村干部介绍说,这些年来,市、区、镇政府为了帮助村里尽快脱贫致富,先后拨款数百万元扶持村民栽种果树、蔬菜,搞养殖、发展庭院经济,牵线搭桥搞劳务输出,对贫困家庭进行重点帮扶,村里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修建了双车道柏油马路,连通了北外镇牛家坡和潘家沟、犀牛山至村里的公路,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整修了王家大院,对沿路民房进行了粉饰;村支部及村委会搬进了新建的四合院,院旁院内设有健身广场和图书室,村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办理各种事务;电视光纤入院落,家家可上互联网;还修建了中心花园,栽种了不少花草树木。
谭家沟村已不再是贫困村,村民们逐渐富裕起来,家家户户用上自来水,日常生活电气化,住洋房开轿车,耕种农田也实现了小型机械化,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还有不少城里人来村里流转土地办苗圃、建虾场、搞农家乐……“蛇王庙”已不复存在,但谭家沟村发生的变化,更让我对家乡有了一种深切的依恋与祝福。
□张明轩
新闻推荐
企业作为达州经开区经济社会发展主力军、生命线,经开区纪工委、监察工委在致力构建“亲"、“清"新...
达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达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