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川区: “线上线下”齐发力 护航脱贫攻坚

达州新报 2019-03-22 01:00 大字

达川区纪委、监委狠下“绣花功夫",通过社会救助大平台线上巡查、片区交叉监督、随机走访等方式,“线上线下"联动,对扶贫领域五大类23项整治内容监督“全覆盖",确保脱贫攻坚工作落到实处。

办事更方便

流程更简洁

“听说镇上安装了‘互联网+社会救助大平台’我就赶紧来看看了……"达川区河市镇居民龚绍菊告诉记者,她听其他居民说镇上安装了“互联网+社会救助大平台"非常方便,今天一大早特意过来试一试,没想到效果出乎意料的好。“真的很方便,我一直惦记着低保补发款,现在把身份证放上去就可以查询了,比以前方便很多。"龚绍菊说。

“以前都是由我们统一把资料做齐后,到相关部门去查询,来回跑,耽误很长时间。"达川区河市镇民政办助理员罗杰告诉记者,过去,由于申请办理社会救助的审批程序较多,不仅群众办理和查询不便,办理的效率也不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17年6月底,达川区整合12个救助职能部门的40项社会救助事项,创新建立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大平台,只要将对方的家庭成员信息全部扫描进入大平台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就能把相应的结果下传到工作人员的窗口,切实解决困难群众在申请、查询时,程序繁琐、审批时间过长的问题。

权力有监督

流程更透明

“每件需要办理的事情都有时限,我们主要就是督促各个部门、单位在相应的时间内对所有群众报批的项目进行及时审核。"达川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工作人员袁竺铭表示,通过社会救助大平台,不仅将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权力清单晒了出来,还能按照权力运行轨迹,锁定诱发风险的关键环节和重要节点,梳理出流程清单。在权力运行的过程中,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可以对每一个具体环节和重要节点同步监督,有效杜绝了基层干部在社会救助工作中优亲厚友、吃拿卡要,从源头上遏制“微腐败"发生,也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截至目前,社会救助大平台受理社会救助申请10万件,办结近7万件,发放救助资金2.8亿元;纠正违规问题115个,取消933名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人资格。

“最重要的是我们这个流程通过纪委监委的监督,老百姓申请的事项和最后得到的利益,整个过程都是公开透明的。"达川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工作人员袁竺铭说。

加强基层监督

探索廉洁分析预警机制

除此之外,达川区还不断加强基层执纪监督方式畅通群众举报渠道。春节大假刚过,达川区纪委、监委工作人员李铁铸再次来到河市镇新勤村寻找村民向可权,了解他的(危房)补助款报上去或收到没?

原来,2018年新勤村统计村里的危房补助名单里没有向可权。看着自家破败不堪的老屋,没有享受到政策的向可权心中充满怨气。接到群众的反映后,李铁铸和同事第一时间便进行了走访。发现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村上要求填报资料时,由于向可权人在外地,没有及时填报,所以村上就把他的资料报掉了。

李铁铸在了解了事情经过后,马上联系了相关单位,为向可权补报了危房改造补助申请。

“真的十分感谢他们,大过年的还过来,现在我的危房改造补助申请已经办好了。"达川区河市镇新勤村村民向可权说。

达川区在“廉洁细胞"打造中,还积极探索廉洁分析预警机制。百节镇不断探索村务民主听证形式,创造性地形成了“听、评、问、询"四位一体的村务民主听证制度,让群众有效参与村社经济社会事务决策的事前听证、事中见证、事后评定、履职质询等全过程管理,确保重大村务决策民主公开、科学管理,充分保障村民民主权益,进一步规范权力阳光运行,有效杜绝群众身边的“微腐败"。

达川区不断创新、健全纪律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群众监督等监督网络,通过“线上线下"齐发力,激发监督动能,形成监督全覆盖,护航脱贫攻坚。2018年,全区共处置问题线索426件次,立案审查调查311件,党纪政务处分317人,移送司法机关5人,群众满意度在全省排名大幅提升,切实有效保障了群众的利益。

(杨鹰 郑俊 本报记者 郑格)

新闻推荐

全市个私企业从业人员超过 万人

本报讯3月19日上午,达州市个体私营经济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隆重召开。大会审议并通过了达州市个体私营经济协会第二届...

达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达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