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是个“见娘愁” 心理专家:处于依恋及分离焦虑期

达州晚报 2019-01-18 10:23 大字

“是不是每个孩子都是‘见娘愁’?”近日,市民梁女士致电本报心理咨询热线2382258称,女儿断奶后一直由婆婆爷爷带,但现在2岁多的女儿很黏她,又很娇气,动不动就哭。“听父母说,我不在家的时候,女儿乖得很,我一回到家,女儿就不听话。”

只要妈妈在女儿就不乖

梁女士告诉记者,产假结束她不得不上班,父母负责白天照顾女儿,她和丈夫负责晚上照顾女儿。随着年龄增长,女儿表达能力增强了,梁女士下班回到家,女儿总吵着要她抱抱、喂饭、洗澡等。很多次,梁女士的父母让孙女自己吃饭,她不愿意,还将勺子扔向爷爷婆婆。

“每天早上起来,她非要我抱,只要我给她穿衣服,不然就大哭大闹。”梁女士感到心累,有一次父母给女儿穿衣服,被她抓破了脸,“气得父母冲我发火”。而每次女儿闹的时候,父母就把责任归结在梁女士身上,认为是她惯坏了女儿,建议她晚上等女儿睡着了再回家,早上务必在女儿睡醒前出门,免得“孩子看到娘,无事哭一场”。父母的建议,梁女士不能接受,但她又找不到更好的办法。难道真如父母所说,女儿是个“见娘愁”?

处于依恋及分离焦虑期

达州心理咨询协会蒲晓凤女士称,孩子有两个“依恋及分离焦虑期”:2—3岁、5—7岁。梁女士女儿处于第一个阶段,语言有表达能力、独自意识增强,依恋父母(以母亲为主),害怕分离。此时,应明确告诉女儿,“妈妈要上班,挣钱买乖衣服和好吃的。出门前,也需要告诉她,‘现在妈妈需要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不然领导和同事会不喜欢妈妈是邋遢大王哟’”。一开始,梁女士上班前就该给女儿打个招呼,“妈妈上班去了哟,宝宝在家乖乖听婆婆话”,这样她会逐渐习惯与你短暂分离。但现在也不晚,多用心陪伴她,并为她设置底限“不能打人,更不能打每天照顾你的爷爷婆婆,应该帮助爷爷婆婆做点事”。规矩,对于3岁内的孩子非常重要。

□本报记者 杨秀琴

新闻推荐

马桶水箱5个月漏掉30年水费 ●大爷面对1.8万“天价”水费感到委曲 ●水务集团按照低保户标准计收4600元

“三口人吃住都在家,谁也没发现家里哪个地方漏水。”近日,居住南城南大街的郭大爷走进本报市民热线(2382258)办公室反映,2018...

达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达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