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战贫困 合力攻坚谋幸福 达州市达川区脱贫攻坚纪实

华西都市报 2018-12-19 04:01 大字

——达州市达川区脱贫攻坚纪实 使命,在奋进中彰显力量。号角,在攻坚时更加嘹亮。

达州市达川区地处四川省东北部,幅员面积2245平方公里,辖54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人口122万(其中农业人口超80万人)。全区山地约占总面积的29%,丘陵约占70%,平坝约占1%,差异化的地理条件造成境内三大片区发展极不平衡。

作为传统的欠发达地区,贫困总是如影随形。2014年,全区通过建档立卡精准识别贫困村151个、贫困户32277户93184人,贫困发生率9.89%,全区贫困量大、面宽,贫困程度深。消除贫困、实现小康,是达川人世代守望的梦想。

2014年以来,达川区围绕与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坚持把脱贫攻坚当成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发展机遇,取得了8.8373万人稳定脱贫,151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6%,省级贫困县即将摘帽的喜人成绩。

高位全力推动 打造强大引擎

伟大的事业需要坚强的领导核心。面对脱贫攻坚这场输不起的硬仗,全区上下一盘棋、一个调、一股劲,百倍用心、千倍用力,如期兑现向全区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达川区成立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乡镇(街道)、村也相应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实行“区级领导统领统筹、乡镇部门主导主抓、村支村委落地落实、帮扶力量帮扶帮带、贫困群众主体主动”五级联动,实现组织领导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无间隙全覆盖。

田间地头问暖寒,真帮实扶践诺言。区领导率先垂范、亲力亲为,定期一线检查指导脱贫工作,一线帮扶联系乡镇和贫困群众,一项一项推动工作落地落实。

群众富不富,关键靠支部。达川区把党的领导挺立在脱贫攻坚最前沿,探索“基层党组织+帮扶干部+群众”三叠加模式,推行“网格化联系、便民化服务、参与式治村、全覆盖教育、乡土型示范、多层面述评”六项工作机制,强力推动抓党建促脱贫,构建党群联动、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全区34个专业合作社及龙头企业、128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

铆足攻坚干劲 下足绣花功夫

达川区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对标贫困县摘帽、贫困村退出和贫困户脱贫要求,出台《超常推进脱贫攻坚二十条措施》,创新推出脱贫攻坚“双七”工作载体,精细编制“22+1”总体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确保脱贫攻坚工作有规可循、有据可依。

问诊把脉找穷因,谋方设策对准人。达川区突出“精准”二字,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坚持扶到“点”上、帮到“根”上。

对标贫困县摘帽“一低三有”,建成25个标准中心校、18个达标卫生院、22个便民服务中心。

对标贫困村退出“一低五有”,推行“财政因素分配法”,按三大类十个方面要素权重,预算乡镇和村级运行发展资金,确保每个乡镇每年实得财力不低于100万元,村级公共运行维护经费8万至10万元,统筹用于抓脱贫、保民生、促发展。142个贫困村产业规模超500亩以上,村级集体经济全面达标,建成扶贫新村111个、村级标准化卫生室142个、文化室114个、广播“村村响”371个,新建农村道路752.4公里,拓宽贫困村村道780公里,实现100%的乡镇、100%的建制村和100%的社通硬化路。

对标贫困户脱贫“一超六有”,提高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1.5%,贫困线、低保线实现“两线合一”。实施十大民生救助制度,将40个救助项目纳入民生救助大平台管理,实现救助全覆盖。全额代缴贫困户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费,取消区、乡两级住院补偿起付线,提高区内、区外住院补偿比例,贫困群众区内就医费用个人承担不超过10%。实行贫困户子女从学前教育到大学一揽子费用减免和补助,消除贫困代际传递。完成危旧房改造12780套,实施易地扶贫搬迁3915户;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114处,农村居民安全饮用水、电网、通讯建设实现全覆盖、全达标。

出台《达州市达川区巩固脱贫成果实施办法》,认真落实“回头帮”措施,对退出贫困村一次性补助资金10万元,对脱贫贫困户按每户每人200元的标准补助到乡镇(街道),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发展增收产业、落实民生保障等。

汇聚各方力量 使出洪荒之力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能脱贫,才是真扶贫。

达川区举全区之力、汇各方之智,调动一切力量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形成多点发力、各方出力、共同给力的工作大格局。

赤心为民寻富路,千山四处沐和风。五年来,全区广大党员干部主动走出机关,沉到基层,贴近百姓,出思路、找资金、跑项目。1300余名驻村干部、1.7万财政供养人员与贫困户开展“一对N”结对帮扶,人大“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再行动”、政协委员“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助力脱贫攻坚,贫困村“5+2”、非贫困村“3+2”帮扶机制和非贫困户“1+N”关怀全面落实。

瞄准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区财政投入30140万元,建立“五大扶贫基金”,注入资金7219万元,建立“四大风险基金”,支持工商资本等参与脱贫攻坚;发放扶贫小额信贷4.3亿元,撬动社会资本9.8亿元,筹措整合各级各类资金13.67亿元,为打赢脱贫奔康攻坚战注入强劲动能。

推广运用中国社会扶贫网,精心组织开展“扶贫日”系列活动,充分发挥达川商会及达县智力支乡联席会平台作用,号召在外成功人士和企业家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助推脱贫奔康。

探索“脱贫攻坚+电商”扶贫模式,建成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点170个;用好“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合作模式,培育产业扶贫类合作社352个,带动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达2000元以上。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扶持带动2.5万名贫困对象自主创业或参与创业。积极开展公益性岗位扶贫,提供护林员、乡村道路维护、保洁保绿等公益性岗位453个。对接工业园区、商贸物流园区、旅游景区等用工需求,吸纳5000余名贫困群众就业。

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大力开展“五崇尚五反对”活动和艰苦创业、脱贫争先、感恩奋进“三项教育”,组织开展自我评议、相互评议、组织评议“三项评议”和干部讲政策、专家讲技术、典型讲经验和群众议发展“三讲一议”活动。

监督严丝合缝 作风持续好转

脱贫攻坚是天大的事,当出天大的力、尽天大的责。

达川区委、区政府与各乡镇(街道)和区级各部门(单位)签订《脱贫攻坚目标责任书》,各乡镇(街道)与行政村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明确目标任务,确保贫困县如期摘帽、贫困村按时退出、贫困户顺利脱贫。

将脱贫攻坚领域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工作重点,结合“133专项行动”,对各环节中可能出现的廉政风险进行摸排和规范。在各行政村张贴区级领导干部专用举报电话、悬挂脱贫攻坚专用举报箱,搭建扶贫领域信、访、电、网“四位一体”监督举报平台。

组建8个督导巡查工作组,常态开展脱贫攻坚督导巡查。实行单项考核与捆绑考核同步,将乡镇(街道)脱贫攻坚考核权重提高到60%、区级行业扶贫部门提高到50%、其他部门(单位)提高到30%。

制定出台《达川区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细则》、《达川区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工作办法》,对各级各部门职责和督查巡查工作方式进行逐一明确。

加强扶贫资金前期审查、过程监督和成效评议,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中的违纪违法行为从严查处。采用“支部提议、村支两委商议、贫困户审议、村民代表决议和公开决议、公开项目承包、公开实施情况、公开验收结果、公开资金使用”,增强群众对扶贫项目的认可度、满意度。

坚持正向激励与反向问责相结合,制定出台达川区《脱贫攻坚八条奖惩措施》等制度,将各类表扬名额向“5+2”帮扶干部倾斜;建立脱贫攻坚智慧平台,对帮扶对象、帮扶措施、项目资金等进行精细化管理。

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伴随决胜脱贫攻坚的总攻号角,百万达川儿女将在新一轮扶贫开发的伟大征程上,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全面决胜小康,让党的惠民政策和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个贫困群众!

杨辉王小龙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李玉泉

新闻推荐

国网达州供电:“电能替代”服务乡村产业

12月12日,国网达州新桥供电公司大滩供电所员工朱国钢和李仁海到达川区天恒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展例行供电服务时,合作社负责人...

达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达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