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吼、打、唠叨、被比较 令孩子厌烦 小学生最想说“爸爸妈妈 我也有自尊”
在亲子教育里,经常有家长大呼“受不了”“被气死啦”“要爆血管了”,却鲜有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近日,记者在通川区四小、文华街小学以及十三小调查发现,在不少孩子心中,家长的沟通方式同样让他们烦不胜烦,他们最想对父母说:“不要再说啦!我也是有自尊的。”
A 说服教育成厌烦教育 沟通方式让孩子厌恶
“我上次和儿子交流时言语粗暴了点,结果被吼回来了,我这两天都在想自己是不是错了。”市民王先生近日同记者交流时说,他历来奉行“严父慈母”,所以他在孩子面前很严厉,经常用吼的方式。可随着孩子大了,这样的交流方式逐渐不见效。看着孩子粗暴吼叫的样子,他才发现,也许自己在孩子心中也是这幅模样,给孩子做了一个坏榜样。
随后,记者同多位家长交流,发现存在几个普遍性问题:催,“快点起床!快点吃饭!快点做作业!”……唠叨,“这件事你错了你知道吗?这件事是这样子的。你不该这样做!”……很多父母变成了“唐僧”,不停唠叨。吼,“你知不知道这样不对!你这样子以后有什么出息!你是个笨蛋吗,这么简单都不会?”……打,奉行“黄金棍下出孝子”的父母大有人在。被比较,“为什么人家就能考那么好。你能不能像某某一样乖一点。”……
B “被比较”占比最大 孩子越大逆反心理越重
“你的父母和你交流时,是否存在催、打、吼、唠叨等问题?”“在沟通方式上,你最想和父母说什么?”拿着这样的问题调查表,记者来到上述3所小学进行调查,发现以上几种方式在家庭交流中普遍存在。其中排名第一的是“被比较”,“吼”紧随其后,“唠叨”和“催”也得票不少,“打”存在最少。在一个家庭中,这几种交流方式大多同时存在两三种,少部分则全占了。
通过记者统计,年龄段越小的学生对这样的交流方式越“逆来顺受”,但随着年龄增长,孩子们越来越有主见,对父母这样的沟通方式越来越“无感”,甚至反感,并会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反抗。
C 孩子期盼换方式沟通 年龄虽小也有自尊心
调查中,同学们最想对父母说:“能不能别总是催我啊,别动不动就骂我,多听听我的意见,我长大了,也有自己的主见。”
“我做事时,你总喜欢在我耳边不停唠叨,不要总在我耳边吼,我耳朵真受不了。”
“爸爸,不要每次我犯错你总是用暴力来解决,你应该和我一起找到错误原因,我改正,这样我才会越来越自信。”
“每次成绩出来,你总是说怎么这么差,我心里很难受。每次你总是说别人家孩子好,我希望以后别这样了。”
“不要催我,别经常拿我和别人家孩子比,我还只是个小孩子,不要总是对我大呼小叫,我也有自尊心。”
D 被比较最伤害自信心 多从孩子角度去考虑
多位小学教师告诉记者,和孩子交流应该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比如孩子做事慢,这是因为孩子的生活节奏、生理节奏本来就跟大人不一样,他们吃饭比我们慢、洗漱比我们慢,不是因为故意磨蹭,而是他们的能力仅此而已。
家长在催孩子之前,先想清楚,到底是孩子磨蹭,还是因为孩子没有跟上你的节奏,所以你觉得他慢?不然越催孩子越烦,越烦就越不高兴做。唠叨也是同理,说得太多,就变成了噪音,成了“废话”,也许后面的话家长还没说,孩子就能背出来,完全没有达到教育效果。
一不高兴就“吼”是不少家长的通病,可这样做对孩子伤害很大,很容易让孩子变得内向、自闭、不愿意交流。动不动就打孩子,会让孩子变“疲”,反正犯错就被打一顿,孩子会越来越觉得无所谓。至于被比较,是几乎所有父母的通病,但这样对孩子的自信心伤害很大,天长日久,孩子潜意识就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本报记者 杨航
新闻推荐
“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通川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巡展掠影
群众踊跃观展以例镜鉴,人人反躬自省,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以案明纪,促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坚守纪律红线不动摇。近期,通川...
达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达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