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润校园 艺教摇篮耀巴山 通川区七小、七小新锦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纪实

达州日报 2018-11-27 09:29 大字

通川区七小民乐团在表演

通川区七小学生诵读经典

□文/图 本报记者王万礼

10月22日,通川区“三进校园”现场推进会举行。走进通川区七小新锦学校,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在学校艺博馆,学生创作的青花瓷、脸谱、国画、书法和剪纸作品琳琅满目,让人大开眼界。操场上,学生正在进行书法、国画、茶艺、川剧变脸、脸谱制作、传统器乐演奏、中国武术等传统文化展示,一笔一划力透纸背,一招一式有模有样,深深吸引了大家。

通川区七小是一所有着50余年办学历史的学校,经过数代七小人的努力,如今已成为辖三个校区、一个分校的小学教育集团。学校自1985年以来,率先在川东北片区以艺术教育为切入点,构建了以艺促德、以艺启智、以艺育人的办学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观念、审美能力,发展了学生的艺术素质,更重要的是通过生动活泼的艺术活动和艺术熏陶,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升华。特别是近年来,该校以“通文广艺、七彩人生”为办学遵循,以传统文化浸润为主线,努力塑造心态阳光、气质优雅、各有所长、各美其美的“魅力七小娃”。

几十载砥砺奋进,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国民语文应用能力实验校、全国阅读教育先进集体、中国名校、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四川省文明单位、省校风示范学校、省百所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省棋类教学先进单位等近50余项国家、省、市殊荣。

理念篇:凝聚一种共识,艺术教育理念代代传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发展离不开传承和积淀。1985年,通川区七小一班人经过深思熟虑提出,学校要发展必须有特色。该校率先在川东北片区以艺术教育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提出“教师人人有特点、学校班班有特色、学生个个有特长”的目标。在抓好常规教育之外,学校大力强化艺术教育,设立了专门分管艺术教育的副校长,专抓艺术教育。成立了蓓蕾民乐团、新芽舞蹈队、红孩子合唱团。

33年来,学校领导换了一任又一任,学校教师进了一批又一批,但艺术教育这一特色从没有弱化。经过历代七小人的努力探索,艺术教育作为该校的一大亮点,历久弥新,艺术教育的积淀更加深厚,艺术教育的成绩更加辉煌。当初的蓓蕾民乐团、新芽舞蹈队、红孩子合唱团至今仍然还在,成为学校的艺术符号。只是如今的社团发扬光大,由当初的三个,发展到现在的数十个。

传承篇:丰富活动载体,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心灵

学校在探索艺术特色教育的过程中,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物化环境为载体,以诵读经典为抓手,以社团课程为依托,挖掘传承地方文化,尤其以民族器乐特色教育为突破口,大胆尝试和探索,真正让传统文化走进了校园,达到让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心灵、启智育人的目的。

以民族器乐为切入点,丰富办学内涵,提升文化素养

早在1985年,学校就从发展儿童兴趣,培养特长,丰富儿童课余生活,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出发,在全市学校中率先办起笛子、二胡、琵琶、扬琴、古筝、大提琴、打击乐共7个兴趣班,坚持每周一、三、五下午放学后开展训练。后又精挑各班器乐尖子,成立“蓓蕾民乐团”,由分管领导主抓,音乐老师具体负责管理教学活动。还派人专门设计和制作演出服装,以保障训练的顺利进行和演出的圆满成功。

2016年,学校在原有兴趣班的基础上,又专门成立了学校民乐班,即在每年招收的一年级新生中,依据新生的兴趣和特长,组建两个民乐班,并引导家长积极支持,这样既保证了学习民乐的人数,又解决了民乐团成员年龄断层的问题,传统民族器乐文化得以延续传承。

20多年来,“蓓蕾民乐团”的各届学员们经过刻苦学习、精心排练,拿出了一台台高水平的节目,参加省、市、区组织的各项汇演和比赛,均获得了优异成绩:8次参加四川省中小学艺术节,6次荣获器乐组一等奖。2015年参加通川区、达州市、四川省“第八届艺术节比赛”,民乐合奏《杨柳青青》均获器乐类一等奖。

以诵读经典为抓手,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人之初,性本善……”琅琅书声,最是益人。诵读经典已成为该校一道亮丽的风景。低段以唐诗、古歌谣为主题,中段诵读宋词、楚辞,高段诵读元曲、诗经。此外,学校专门编排了1至6年级的《国学》校本教材,还从《传统文化导读》中选取经典篇章供孩子们诵读。

在每周五下午第一节课的经典诵读课上,语文教师专门讲解、指导学生进行诵读。此外,还开展建设书香班级“图书角”、好书推荐、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经典诵读、自主阅读等多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学校在醒目的位置悬挂经典诵读的标语、红领巾广播站播放传统国学经典;班主任充分利用班级图书角、教室墙壁,设计班级读书标语,营造书香氛围;各班还自主创新制定读书评价细则,评出班级“读书标兵”“读书小明星”,由学校统一制作展板进行宣传,激励学生主动参与阅读。

学校还根据各班级读书活动开展及展示汇报情况,分别按20%、30%、50%的比例评选出五星级、四星级和三星级“书香班级”予以表彰,让经典诵读活动落到实处,让诵读经典融入七小人的基因血脉中。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创新德育活动,培育时代新人

“树人先立德”。学校坚持把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让学生从小学会文明处世、礼貌待人、诚实守信、遵规守纪。

“做人需学礼”。学生既是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者,又是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学校通过国旗下表演、班队课、校园之声广播等渠道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礼仪教育活动,使学生成长为举止优雅、仪容整洁、着装得体、谈吐礼貌的新时代少年。

学校还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革命故事和英雄精神,开展一系列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活动,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讲述经典故事、评选文明小标兵等活动,引导学生以英雄为榜样,学习英雄精神,传承传统文化,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此外,学校还扎实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形成德育培养体系,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获得传统文化知识,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提高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从而培育学生做传统文化的实践者和传承者,成就时代新人。

以社团课程为依托,增强学生才能,推动传承创新

近年来,该校陆续开发了书法、民族乐器、古乐欣赏、国画欣赏等校本课程。并以这些课程为依托,组建了围棋、剪纸、武术、绘画(国画、青花瓷)、书法、围棋等社团,极大地推动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各社团依托社团领导小组开展活动,聘有专门的指导教师,按计划开展社团活动。每次活动必须做好相关记录,领导小组成员不定期进行跟踪检查指导,不断总结好的活动经验,相互学习,相互推广。同时对各指导老师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融入安全、卫生指标,注重过程性评估和活动成果展示的考核。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每学期的期末,学校都要举行社团的专题展示活动,在活动中还邀请学生家长、社会人士到校观摩、参评,每期都要评选出优秀社团和优秀社团教师予以表彰奖励。

社团活动的开展,为学生的素质发展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多种技能,还在活动的组织、管理、参与过程中,促使他们学会了相互欣赏、合作和尊重。同时,各种社团的建立,也为老师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他们在社团活动中放飞自己的艺术梦想,激发自己的潜能,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地方文化为载体,传承本土文化,培育热爱家乡情怀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文化和历史,学校积极通过课程和用本土材料创设新的艺术手段、艺术形式、艺术作品,呈现巴渠历史和文化。

地方文化进课堂。学校组织教师深入挖掘地方历史和文化,通过美术、音乐、语文及主题班队课等对学生进行地方文化教育。学校开发了国学校本教材,教材上对达州本土历史文化进行了重点介绍。

艺术作品呈现地方文化。积极组织学生通过木刻、版画、剪纸、竹编、纸艺等形式,用实物展示地方民俗、民风、民居。还通过演唱歌曲,排练小品、短剧、舞蹈,快板表演等手段展示地方文化特色。

建设篇:加强环境打造,增强学校文化艺术内涵

学校充分利用橱窗、走廊、墙壁等空间,用印制的精美诗文图画,或用孩子们充满灵性的“诗配画”加以装饰。校园黑板报上,每期均刊出一些经典诗文,并提供历史背景材料和诗词析义,供学生阅读、赏析、评比、积累。各教室环境布置也体现班级特色,除了绘画、诗文,每个班级都开辟诗园,内容或是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或是古诗书法展、读后感,或是手抄报等。

环境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艺术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为此,学校力求使物化环境彰显深厚的学校文化内涵。走进学校,以楼层功能室为特点的主题文化氛围,特色雅致的功能室,楼梯间别具匠心的窗花,艺术墙上设计精巧的名人书画、知识博览,校园里富有童趣的提示语,都让人感受到浓厚的教育气息和浓郁的艺术氛围。

为深入展示地方特色文化,展现达州厚重的文化底蕴,学校在新锦校区创建了川东第一家巴人文化艺术博物馆,展陈了达州本土特色的农耕文化,展陈了木刻、版画等呈现的古巴人故事,展陈了古巴人图片以及学生创作的青花瓷、脸谱、国画、书法和剪纸作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被誉为“大巴山艺术教育摇篮”的通川七小,正冲刺在文化育人的新航道上,七小、七小新锦学校的全体教职工谨记初心,将创新的力量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人文性、深邃性和博大性之中,立身前沿,达观稳步,昂首迈进,用执著和睿智彰显通川传统文化育人的新品位!

新闻推荐

到2020年,全国“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将达到80% 达城家长盼不再“入园贵”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公布。《意见》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

达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达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