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绿色巴渠新画卷 改革开放四十年达州市林业园林事业发展综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达州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确立的“绿山富民奔小康”的林业发展思路和“绿化全川”的总体要求,尤其是近二十年来,不断推进和深化林业改革,坚持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本着“生态立位、产业强位、文化升位”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全面开展绿化创建活动,林业园林工作步入了绿色发展的新阶段,迈进了全面建成嘉陵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幸福美丽达州的新时代。
建国后的前30年,达州是四川重要木材、林副产品生产基地,建立国营林场22个,为国家生产建设供应了400万立方米木材、1.2万余吨栲胶、松香等林化产品。油桐籽产量曾占到全省的三分之一、全国的十分之一。由于过量的采伐利用,森林资源急剧减少。到改革开放前,全市森林面积仅有120.3万亩,森林覆盖率下降到14.55%,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大力培育,合理利用,转变方式,拓展功能,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已成为达州市坚持和深化林业改革的永恒主题。
治荒治坡
加快森林资源恢复
面对森林资源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突出问题,1978年至1997年,达州林业进入了恢复发展期。先后开展速丰林基地、长防林工程、飞播造林建设及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完成速丰林72万亩、长防林162.6万亩、飞播造林200万亩,义务植树3.1亿株。林木实行采伐限额管理,平均每年采伐蓄积减少到50万立方米。兴办“绿色工厂”,发展农户“庭院经济”,扭转了森林资源下降的局面。全市森林面积提高到72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1.65%,实行了“绿化全川”阶段目标任务,为后期的林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但这一阶段,全市资源不足、质量不高、采伐量大的问题依然存在,以木材生产为主的传统发展方式制约着林业的更好更快发展。
转变方式
实施生态建设为主的发展战略
针对全省森工企业和国有林场面临的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以及“9·8”特大洪灾教训,达州同四川其他市州一样,1998年至2011年,达州林业步入生态建设为主的新时期。
达州市以建设生态体系、产业体系和生态文化为重点,启动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重点工程,全面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停止天然林资源采伐,大幅减少商品木材产量,完成天保公益林建设233万亩、实施退耕还林66.58万亩。从2005年起将每年2月16日确定为“达州植树日”,全民义务植树1.62亿株,完成城镇绿化2.35万亩、绿色通道建设2770公里。全市实现了森林面积、森林蓄积持续增长,2011年森林覆盖率达到40.08%,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00平方公里。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省级森林公园5个和省级湿地公园1个。
全市建立特色经济林、工业原料林、中药材和森林蔬菜等产业基地80余万亩,建立规模以上龙头企业18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5家。大力推广林木良种和主导林业产业丰产技术示范。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勘界1109.88万亩,(紧转第三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降低全市手足口病发病率,实现2018年传染病“两降两保”目标,达州市预防医学会近日召开手足口病防控策略研讨会。会...
达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达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