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名字叫“记者” 写在第十九个中国记者节

达州日报 2018-11-09 09:28 大字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直播《阳光问廉》

达州日报社编辑处理稿件

达州晚报记者在达川区赵家镇拍摄地面全景

达州日报社特约记者采访贫困大学生

达州电视台记者赶赴现场采访

听九旬老人讲述改革开放40年达州交通变化

整装待发

采访全国新农村文艺展演

1937年11月8日,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淞沪会战炮火冲天。在周恩来同志的关怀下,范长江、恽逸群、陈侬非、杨潮、夏衍等15位青年记者在硝烟弥漫的上海会聚一堂,共同发起创立了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它的徽章上,是一枚钢笔尖上画着一支上了刺刀的枪——“以笔为枪,为了中华民族救亡而呐喊”,成为那些青年记者的共同使命。11月8日,后来被国务院确立为中国记者节。

茫茫九脉流中国,纵横当有凌云笔。新闻工作者是这个伟大新时代的见证者和记录者,更是社会冷暖的温度计、道德准则的航标灯、公平正义的守望者。鲜活的文字,生动的图片,感人的镜头……一篇篇新闻报道的背后,无不渗透着我们的艰辛、汗水、付出和拼搏,透露着我们对新闻工作的奉献和忠诚。

2004年“9·3”洪灾,我们和灾民同吃同住,鼓励他们擦干眼泪重建家园;2008年“5·12”地震,我们深入震中,采写抗震救灾的一线报道,带回家人平安的信息;2009年9月,我们进入流感隔离区,第一时间用权威的报道击破谣言,消除人们的恐慌;我们眼往下看、脚往下跑,浓墨重彩及时高效地宣传达州市脱贫攻坚的成效和亮点;我们深入基层、走遍乡村,报道各地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思路、好做法……

面对传播格局的深刻变化,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对社会舆论格局的冲击,我们抱定对新闻理想的坚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引领,不断利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迅速占领互联网这一块前沿阵地。

我们穿行攀登崇山峻岭,只为拍摄一张“美丽达州”的照片;我们挑灯夜战,只为咬文嚼字防范消灭新闻差错与风险;我们顶风冒雨架设机位,只为给观众呈现最佳的直播视角;我们不顾安危,揭露黑暗和丑恶,只为激浊扬清。

手无寸铁兵百万,力举千钧纸一张。新闻工作者对于节日的庆祝,莫过于匆匆奔忙于采访途中,奋笔疾书于案牍之前。出征的号角再一次吹响,胜利的征程又再召唤,广大新闻工作者,我们今天再出发!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高延、龚其明收集)

□龚俊/文

新闻推荐

国务院参事室调研组来达调研

本报讯11月6日,国务院参事杜鹰率调研组来达调研乡村振兴人才工作。乡村振兴,关键是人才振兴。达州是农业大市、劳务输出大...

达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达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