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岩寺大鸿钟的四次“流浪”

四川日报 2018-10-23 06:07 大字

“一片白云横碧落,山奇水秀来仙鹤。金彪号吼玉龙吟,此日谪仙成殿阁。”这首《通州白云寺题壁》是唐代诗人李白与时任通州刺史李适之一起畅游凤凰山时诗兴大发所作,诗中提及的白云寺就是现在的北岩寺。

始建于唐朝的北岩寺禅院内铸有一口深赭色的大铁钟(亦称大鸿钟),据居住在凤凰山附近的九旬老人张数千回忆,还在很小的时候,就听他爷爷讲,寺庙里的和尚每天早晚都要敲钟,钟声洪亮而悠远,特别是暮色降临,钟声穿越州河,在达城上空久久回响,翠屏山、雷音铺以外10里远的地方都能听到。旧时,没有现代的闹钟和手表,这早鸣晚响的“晨钟暮鼓”,便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报时器。千余年来,伴随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归。

但社会的动乱变迁让鸿钟颠沛流离,历经四次“流浪”。史料记载,明末清初,禅院毁于兵乱,鸿钟散失于荒郊150余年,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鸿钟被移至城东门外黄龙寺侧,1964年移至达县人民公园,2011年6月再次搬移至现在的达州市博物馆旁边保存。

如今,北岩寺禅院只剩一个破败的残亭和一棵200多年的黄桷树,而《达县志》所记载的达县八景之一“北岩夜月”更是难觅影踪。

2014年,达州市委、市政府对北岩寺遗址进行了修缮。探寻曾经的北岩寺,拾级而上的石梯子一侧有一个石柱子,柱子一面还能清晰地看到上面书写着:达县八景之一。另两侧书写着:庚申年中秋书,夜听北岩钟鼓声。

如今北岩寺的“晨钟暮鼓”已淡出了达州人的视野,但北岩寺遗址却诉说着达州历史的变迁。

本报记者 徐莉莎 整理

新闻推荐

达州市中小学教师资格报考人数创新高

本报讯记者近日从市招考办获悉,从9月初开始,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上报名一直呈现火爆状态,截止报名结束,达州报名人数达7...

达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达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