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堂主题班会活动引起的思考

达州日报 2018-07-07 10:19 大字

·颜芳·

班会是班主任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和重要阵地。那么如何将一节节主题鲜明而且富有教育意义的班会课化作班主任工作的有效载体呢?我作了一些探索。

曾听一堂名为《墙角的父亲》的班会课。课堂以每个孩子的家长劳作的照片配上他们的寄语制作的PPT展示开始,随后进入主题,播放了一段《墙角的父亲》视频,最后回到学生:“你们想对你的父母说些什么?”当时孩子们的感触很深,别说孩子,就是历经数十载的五十多名班主任老师也是触动了心底的那根弦。

回到学校后,我把这一课其中的视频环节上传给了我们班的孩子,也想激起他们内心的善良,感恩父母,尽心学习,可效果却不尽如意。后来我自己组织的一堂《艾滋病教育》的主题班会效果却远远超过预期,每个孩子都对艾滋有了深刻的认知。为什么会这样呢?《墙角的父亲》无疑是一堂精品中的精品,而《艾滋病》只是一个为了诠释艾滋自编的小剧本。和同事探讨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堂高效的班会课必须具备以下两点。

1、班会主题要明确,有针对性。一般主题班会的开展应有明确的教育意义在里面。一次主题明确的班会课比说教四十分钟意义更大更深远。譬如《墙角的父亲》主题班会,据那位班主任说,此次班会的背景就是班上的孩子在运动会后有些躁动,班会过后,班上的孩子一直努力学习到期末,中间连小插曲都没有过,这就达到了育人的效果。

2、班会要切合学生发展特点,有一定的参与性。就如这两堂班会课,我只想着《墙角的父亲》定能激起孩子心中的浪花,可却忘了我的孩子们还是小学生,他们还没那个认知更没有那些经历,怎会有体会,又何谈教育了?反观《艾滋病》一课,是孩子们喜欢的形式,他们有积极的参与,最后还是很好的把复杂的艾滋以小剧本的形式诠释清楚了。因此,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

这两个班会都是花了心血精心选材设计的,都有明确的教育目的,采用了适合孩子特征的形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于是,我得出一个结论:开展好一堂班会课,不仅要下功夫,还得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才能收获效果。

(作者系达川区沿河乡中心学校老师)

新闻推荐

提升城市品质 加强城市管理 郭亨孝主持召开老城区棚户区改造工作专题会议

郭亨孝主持召开老城区棚户区改造工作专题会议

达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达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