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啃书”295册 日均读书0.8本 86岁退休教师廖正杰成“书虫”
“人生在世首要的大事是保持灵魂的纯洁,而书卷是通往灵魂最便捷的道路。”86岁的廖正杰过去的一年,在达州市图书馆借阅书籍达295册,每日读书近0.8本,可谓手不释卷。“不读书和忍饥挨饿不一样,往往是忍不住的。”对于廖正杰而言,书籍已经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伙伴。
童年时代爱上阅读
廖正杰与书的缘分起于上世纪20世纪30年代那段纷乱的岁月,父亲走南闯北积累下来的小说和伯父家的经史子集开启了他最初的启蒙。
谈起童年的读书往事,廖正杰至今还记得每年夏天,作为小辈的廖正杰必须要在家人午睡时给大家打扇。而这时,他常常会捧着一本书,一边摇扇一边苦读。当家人们一觉醒来,汗水往往已经湿透了全身。因为廖正杰早已沉入了书中的世界,手里的蒲扇也在不知不觉中停了下来。带着对书籍的热爱,廖正杰几年间便读完了家中所有的藏书。此后,即便是废纸堆里找到的一张报纸,也会被廖正杰视若珍宝,要反复读上好几遍才会扔掉。
等到上学后,廖正杰读的书愈发多了起来。为了能读到新书,他就去给开书铺的老板打扫卫生、整理书架。有一次,廖正杰讨要书店老板收藏的红色读物《拓荒》时,当时只有10岁的他帮着把20多头猪拖到田埂上。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廖正杰身边便充满了书香。每次搬家的时候,书箱往往是他唯一的行李。在他的家里,厕所、窗台随手都可拿起一本书。年轻时他即便不吃饭,也可以读上一整天的书。即便现在已过耄耋之年,廖正杰依然坚持着每天读书的习惯。
信守承诺 边工作边考大学
1947年的夏天是廖正杰最难忘的日子,这一年他小学毕业,是否要送他上中学成为全家人争论的焦点。最后父亲廖文国拍板,继续送他上学,但他必须立下保证书。于是在廖家祠堂里,廖正杰跪在祖先们的神龛前,当着全家人的面,许下了两条诺言,第一条是必须要考上大学,第二条则是必须全心全力读书。
升入高中的廖正杰没有让家人失望,每年他都获得达县师范学校的最高奖学金,并在毕业那年顺利得到西南师范学院(今西南大学)的保送资格,大学的大门朝他打开了。但或许好事注定要多磨,入学前的体检中廖正杰被发现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大学之门也因此关闭。可后来检查发现,廖正杰的先天性心脏病是一场误会。
尽管如此,廖正杰还是没能上大学,他只得先到达县师范学校附小任教师。这时,他脑海中回忆最多的,便是祠堂中许下的诺言和父亲背井离乡为他筹集3担米当高中学费的情景。“我还要再考。”最终廖正杰决定一边工作一边继续考大学。
1956年,在度过极其艰苦的3年后,廖正杰得偿所愿,考上了西南师范学院。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四川省委宣传部工作,还参与过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所的创建。
读书可以慰藉心灵
十年动乱过后,廖正杰决定不再从政,转而来到达州市第一中学任教师。几十年间,桃李已经遍布天下。退休后,常常有人劝廖正杰放下书卷“闲下来”,和别的老人一起去下棋打牌。但廖正杰说:“读书便是最悠闲的事情。”对于廖正杰来说,沏一杯好茶,捧一本好书,便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他常告诫学生,读书不仅可以医愚,更是心灵上的慰藉,“德不孤,必有邻”。
现在除了读书,廖正杰还在着手写一些东西。前几年,他主动挑起了为达州市第一中学修校志的重任,此外还接手了编撰家谱的工作,编写了两本家谱。为了这三本书,廖正杰一天到晚都埋首于书册之间,但在他心里却藏着一个挥之不去的梦,就是写一部关于自己的故事,写一部能留给整个社会的书。
“希望每一个人都可以抓住最美好的时光去读书学习。”作为一个有着80年人生阅历的老者,廖正杰把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话送给了年轻的读者,“当人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
□本报记者 冯津榕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左杉)记者从达州市消委会获悉,达州市日前启动了“品质消费振兴乡村”活动,旨在引导农村消费者合理消费,依法维护自...
达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达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