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任武官筑犀牛寨 当年游击坡变牛家坡
达州市通川区北外镇邵家梁和罗江镇玄天观之间,有一座犀牛山。犀牛山的最高处,有一个名叫犀牛寨的地方。说起犀牛寨,当地居民有着讲不完的故事,而被人们和史书提到最多的就是“张游击”。
原来,清朝乾隆初年,福建晋江有位姓张的武官来达州任清军营游击。年老卸任后,不愿回籍的“张游击”遂在犀牛山南侧择地建了一座貌似署衙的住宅,人们把这座府第叫做“游击衙门”。清朝武职官员待遇优厚,“张游击”家境当然富裕。“有粮为食、有房栖身”的他开始琢磨着要做些有益的事情。
“张游击”军人出身,深谙兵道,认定犀牛山顶应该筑寨,便拟用自己多余的银两构筑一座山寨,若遇战乱匪患,既保自家也庇百姓。于是他邀集四周王、张、邵、萧、唐等姓贤达筹谋筑寨事宜,并亲自勘察地形,缜密规划。
历时两年,犀牛寨终于建成。这个寨子居高临下,且建设科学严密,可长期拒敌。在山寨的第一层凿有蓄水池,供生活之用;第二层建有房、亭等,可住人;最顶端为瞭望塔,可俯瞰四下。之后,“张游击”又建骑射场。当时的人们把骑射场叫做“道子”。农闲期间,青少年们在“道子”舞刀使棍,学习攻防战术,立志保境安民。
如今,时过境迁,当年的“游击衙门”早成遗迹,当年的“道子”也成了农田。1982年,达县(今达州市通川区)开展地名普查工作,在犀牛山附近一个叫做牛家坡的地方,发现当地村民无一户姓牛,后经查证,原来随着时光变迁,当地人逐渐把游击坡误叫做了牛家坡。
朱全森本报记者徐莉莎整理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了更好的满足即将毕业的幼儿园孩子对小学生活的探知愿望,减少幼儿对小学的陌生感,近日,通川区七小新锦学校与棕榈岛...
达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达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