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美容师”刘小勤 工作很辛苦 愿望很朴素

达州晚报 2018-05-08 10:47 大字

一身鲜艳的蓝色和橘色,她在来来往往的车辆和人群中很是显眼。但却没人知道她的名字,也不知她什么时候来的,又是什么时候走的。她是“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环卫工人刘小勤。

从6点到12点

“我不知道要扫多少趟”

连续下了几天的雨,久违的太阳让人感到无限暖意。近日早上八点,记者在达城翰墨苑小区前面见到驻足休息的刘小勤时,她的汗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一把扫帚,一把铲子,一幅手套,是刘小勤的全部装备。从好一新批发市场的十字路口到派瑞酒店,是刘小勤负责的区域。往返近800米的路程,十分钟就可以走完,她却用了整整两个小时。“我六点就开始上班了,刚扫完一圈。”

刘小勤告诉记者,她当天上的白班,从早上6点要一直扫到中午12点。“有时是下午上班,从12点到下午6点,晚上上班就是5点半到11点半。”每天6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她来回清扫这条路两边的街道,擦垃圾桶,擦路牌,清除街道上的“牛皮癣”,除草。“我也不知道要走多少趟。”

刘小勤说,从早到晚,街道上的垃圾需要一直不停地扫,“有时刚扫完,前脚一走后面又脏了。”

上午9点,刘小勤走到好一新蔬菜批发市场的门口,“一碗八宝粥,带走。”刘小勤告诉记者,如果上早班,她5点过就要起床,洗漱完就出门,然后在这里买她最喜欢的八宝粥。。

365天,无论刮风下雨,刘小勤都坚持上岗,“城市一天不扫,垃圾要堆好多哦。”刘小勤告诉记者。

从2015年7月开始,经历了三个夏天和三个冬天,她在这个岗位上也坚守了近3年。夏天是刘小勤最不喜欢的季节,“太阳把地都晒得烫脚,一圈圈扫下来衣服裤子都是湿的。”对于刘小勤来说,扫地的这3年,她也见证着城市巨大的变化。“以前垃圾更多,现在市民的素质越来越高,垃圾比以前少多了。”

苦撑一个家

“最大的愿望是不要生病”

来自达川区陈家乡的刘小勤今年42岁,5年前来到达城务工。“刚开始给出租车洗车,后面在酒店干保洁。”对于只有小学文化的她来说,扫地是唯一一份她能胜任而且“可以买社保”的工作。

刘小勤告诉记者,她每个月的工资有一千多元,家里有七十多岁的父母和两个未成年的女儿需要供养。“我妈现在也得癌症了,没钱医。”

母亲的癌症对刘小勤无疑是雪上加霜。刘小勤说,家庭的重担让她不能有一点松懈,她扫地时都在想怎么可以挣更多的钱。只要有同事请假,她就会替同事顶班。除了自己打扫的区域,她还经常申请去扫其他的区域。“今天我还要去另外一条街道,从下午5点半扫到晚上11点半。”

除了工作,她休息的时间就在家照顾卧病在床的母亲,“吃一顿饭就要花一个多小时”,刘小勤说,母亲患上癌症,让她特别害怕,她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不生病。

无暇陪伴

“女儿说我很少带她出去玩”

穿上工作服,她是城市的“美容师”;脱下工作服,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刘小勤的大女儿读完高一就辍学在家。“一年了,现在也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刘小勤说,女儿从小成绩不好,自己也没有能力辅导她,现在对她的唯一期待就是让她尽早工作,为家里减轻负担。

说起11岁的小女儿,刘小勤则不时露出笑容。刘小勤告诉记者,小女儿很喜欢跳舞,“在家里自己一个人也在那里跳。”前两年送女儿去舞蹈班学习过,但由于学费上涨,家里便没有条件继续让女儿学跳舞。

“她之前还在学校表演了花木兰。”说起女儿靠实力争取到的机会,刘小勤一脸骄傲。“刚开始老师选了另外两名成绩好的,但是因为她们没我女儿跳得好,最后还是她获得了在艺术节上表演的机会。”每逢有女儿的表演,刘小勤便会和同事调班,去观看女儿的表演。说完她从兜里掏出手机向记者展示她女儿的照片。

来达城的5年,刘小勤因为忙于工作,并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伴女儿出门。磐石镇和凤凰山是她带女儿唯一去玩过的地方。“女儿说我很少带她出去玩。”刘小勤说,因为当环卫工需要每天上班,女儿经常都在抱怨她不能像其他的家长一样陪伴她。

谈起对小女儿的期待,刘小勤希望小女儿能当一名“白衣天使”。“不过最后还是看她喜欢做什么。”刘小勤告诉记者,自己对女儿亏欠太多,所以也不会强求女儿太多。

刘小勤很高兴有人能陪她聊一会儿天。我的采访结束了,但她的生活依然这样继续。

她弯着腰继续扫着地,时而蹲下来清理缝里的垃圾,背影很孤单。

(本报记者 姚丹)

新闻推荐

通川区一小校长中国西部教育先锋论坛发言获好评

本报讯近日,通川区一小校长王仕斌受邀参加了2018中国西部教育先锋论坛,在校长论坛上,他作了《让教育焕发生命的活力》专题发言,还就通川区一小生命与健康特色校本课程的研发、实施及取得的成效进行了...

达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达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