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良环境成就发展加速度 ——达州经济开发区五年发展综述
[摘要]——达州经济开发区五年发展综述
经开区梨树坪湿地公园。(本报记者 王勇 龚其明 摄)
投产的工厂内机声隆隆,落地的企业正抓紧施工,踏进经开区15平方公里建成区,优良的发展环境让入驻的298家企业已在此形成产业集聚之势,昔日的田野而今变成了充满生机的工业绿洲。
项目拉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没有项目的支撑,发展就会成为空中楼阁。作为达州市创建区域中心城市的经济支撑,经开区以项目持续发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园区开发承载力;通过强化政务服务意识,以高效服务加快企业落户、开工、投产;而逐步完善的体制机制、旗帜鲜明地改革创新,更让经开区这片创新创业高地加速崛起。
以项目推动基础设施配套
伴随着阵阵轰鸣声,达州经开区铁路专用线上,一列机车缓缓驶入瓮福达州,停靠在瓮福工厂站。总投资9.67亿元,按照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1级标准设计的专用线,全线长12公里,设计运输能力1200万吨,并在河市站与襄渝线接轨,沿途设有河市坝站、瓮福工厂站、达钢焦化站三个站点。
作为达州市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经济开发区的重要基础设施,铁路专用线将原来需要通过达州站、达州东站运输的高污染、高危险货物工作承担了下来。奔流不息的列车,不仅给经开区内企业送来了磷矿石、磷精矿、铁矿石和煤,更将二甲醚、硫磺、磷酸等产品外销全国。这条原材料和成品进出的重要物流通道,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
基础设施建设是经开区承载力得以不断提升的重要保障。五年来,围绕创建国家级开发区的发展定位,经开区不断以项目实施,加速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园区配套的不断完善。除了铁路专线投入运营之外,还建成了年输气能力35亿方天然气管网、10万吨工业供水厂、2万吨工业污水处理厂,2座220kV变电站、3座110kV变电站。长田大道、经开大道、长田小学、“三中心”等14个项目也在稳步推进。
“三横三纵”路网骨架已经成型,44公里园区主干道路笔直宽敞,100余公里乡村道路四通八达。随着工业配套的逐步完善,经开区区位优势愈加凸显。5年的奋进,达州经开区在全国优质企业中的影响力稳步提升,并迎来成立以来最好的发展机遇期。仅2017年,该区就新落地产业项目8个,达清客车、云内动力等汽车整车项目实现重大突破,曦鸿电子等电子信息企业的进驻填补了产业空白。并成功创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低碳工业试点园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四川省“51025”园区发展计划千亿培育园区。
用服务加快企业项目落地
开一间火锅店需要多久?从加盟选址到装修开业最快也要1个多月吧!但在经开区,一个大型企业从招商引资到落地开工也就用时1个多月。2017年,总投资2亿元的汽车零部件生产项目,四川达清客车有限公司就体验了一把“经开速度”。年产3000台套汽车零部件的项目,1个多月就办完手续,实现开工建设,再次刷新了经开区落地企业开工建设的时间记录。
“精玖旺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原则同意你公司进驻达州经开区,请接此通知后,到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办理营业执照等手续,尽快完成立项、规划、用地、节能、环保等手续,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在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李鹏从展示了一份经开区经济发展局给入驻企业下发的公文。这份公文的具体内容,就是督促企业掌握时间节点,指导企业办理相关手续。他说,针对即将入驻的企业,经开区的相关部门会第一时间主动接洽,下发公文指导其办理相关手续;利用政务中心这个一站式平台,将一个项目从引进审批到建设再到投产的每一个环节的工作流程都进行了规范,形成一个规范高效、相互衔接、流转顺畅的体系框架;而在项目报批和建设过程中,新入驻产业项目的所有报批手续,企业只需提供必要资料,政务服务中心将实行全程代办,通过保姆式的服务保障项目进度。
主动靠前,优化服务。经开区服务体系的优化提升,成为企业加快投资的有力支撑;良好的营商环境则为该区落地项目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一个又一个投资者不断追加了在经开区的投资。5年来,从挂牌成立之初的几十家企业,到如今的几百家企业,经开区按照“构建现代工业发展新格局”部署,确立并加快了中国磷酸盐产业基地、中国西部新材料产业基地、中国西部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川东北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川东北创新创业基地的形式。
靠改革形成新发展理念
2018年1月17日一早,达州市经开区公用事业管理中心主任田均成和经开区多个部门的负责人在兆纪光电项目门口碰了个头。10分钟不到,牵涉多个部门的行道树移栽和人行道路灯设置等公共设施变更细节就被敲定,高效的项目促进会,协调了兆纪光电厂区大门设置的一系列难题。
“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经开区的发展之所以能不断跑出‘加速度\’,依靠的是时不我待的责任意识。”田均成所在公用事业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刚好用一个巴掌就能数过来。而这5个人却要承担编制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维护计划,管理辖区的水、电、气、通讯管网、园林绿化、市政基础设施、环卫等公用事业,督促市政道路的养护、维修和管理,“三通一平”及标准厂房建设等十多项重要职能。除了将环境卫生、设施维护等公共服务外包,进行公司化管理之外,管理中心针对入驻企业,通过对表推进、挂图作战的工作办法,将项目建设的每项工作分出时间节点,明确责任人,全力提升项目建设速度。5年来,通过不断改革而健全的体制和机制,牢固树立和践行了新发展理念,成为了辖区企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
“‘全面授权、全市共建\’理念落实到位,行政管理和执法权限不断实化。党工委、管委会组织构架搭建完善,‘8+3+10+2’机构体系逐渐成型,\‘管委会+公司’模式运行顺畅。机构内部运转机制不断完善,\‘大党建、大产业、大建设、大民生、大保障’的版块化管理模式逐渐清晰,\‘三级责任、三级预算、三级决策’机制有效坚持,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全面覆盖。”经济开发区工作委员会书记袁晓春如此总结经开区企业快速发展的根源和动力。 □本报记者 龚俊
新闻推荐
——达州经开区五年发展综述
达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达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