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无烟熏制技术走进百姓生活 达州熏制腊肉造成环境污染“魔咒”被打破

达州日报 2018-01-12 09:57 大字

本报讯 腊肉年年熏,今年大不同。达州中心城区全面取缔腌腊制品传统熏制,无烟熏制技术走进寻常百姓生活。细心的市民会发现,每年熏制腊肉造成环境较大污染的“魔咒”正渐渐被打破,兼顾习俗与呵护环境的新局面正在加速构建。

前些年,通川区政府为解决市民需求,在西外镇五里店设置了腌腊制品传统熏制点。曾经这里人头攒动、昼夜烟熏火燎,而眼下已不复存在。据西外镇五里店社区委员张华尧介绍,这个传统腊肉熏制点的灶台已全部被拆除了。而环保熏制点生意相当火爆,市民们现在已能够接受无烟熏制技术了,对环境有好处,都非常配合。

去年,通川区引进无烟排放熏制腊肉设备,在西外新锦社区设置了便民环保腊肉熏制点。临近春节,这里的生意十分火爆。为满足市民需求,该熏制点将专业设备由3台增加至7台,并增添了大量人手,还延长了服务时间,每天熏制量也从去年仅500余公斤猛增到3500公斤。

东城北岩寺地处老城区,村民转型为城镇居民后都有熏腊肉的习惯。在引导大家接受环保熏制新生事物的同时,办事处和社区加大宣传政府新规与巡查、纠正违规行为的力度,每天早上9点到晚上10点,社区还安排了3名网格员进行巡查,将一直持续到春节前。

东城办事处北岩寺社区主任宋隆志告诉记者,通过这段时间的大力宣传,目前基本上没有发现市民乱熏腊肉的现象。据统计,仅新锦社区白塔路一处环保熏制点,每天可接纳腌腊制品3500公斤、人数140人。截至目前,共接纳20吨腌腊制品、5000余市民。

据了解,今年,通川区“三办两镇一委”严格执行劝导、宣传、巡查“一体化”工作,发现一起,制止一起、处理一起。

(本报记者 孟静)

新闻推荐

达州市发布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

本报讯近日,达州市发布《达州市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通过最大限度减少艾滋病新发感染,持续减少注射吸毒传播、输血传播和母婴传播,有效控制性传播,最大限度发现和治疗感染者及病人,将...

达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达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