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患不去堵,何谈查隐患?
12月8日,《达州晚报》推出《一年不到五车悬在梯坎上,建设大厦旁的巷道怎么了?》特别调查。刚过十天,一位热心读者向该报热线打来电话,又有一辆小轿车“栽”到梯坎中间。“幸好没伤到人。”笔者悬着的心方才落地,因为梯坎下就是每天人来人往的滨河游园。
翻阅《达州晚报》,该报今年9月23日和12月4日,先后报道了轿车在该处“跳崖”现象,有人形象地将其比喻为“网红梯坎”。相关部门、相关责任人尽管天天“网来网去”,但都“视而不见”,没人“愿扫门前雪”。为了引起“高度重视”,《达州晚报》特派出记者实地调查,并在晚报和晚报微信“线上线下”提醒呼吁,但相关部门仍是“耐心十足”,“太极拳”都懒得打。
一年不到,六车悬在梯坎上,或许是开车人犯傻犯糊涂,但任何事物都是辩证的,轿车频频“迷路”“跳崖”,也从一个方面说明有需要改进、完善的地方。“两个巷口隔得太近,导航有时根本分不清。警示牌经常被人踢烂,起不到警示作用,在巷道口设立几个隔离桩,就能标本兼治。”附近市民及一些老司机“把脉”较准,“处方”也接地气,“治病根”也花不了多少钱。
安全重于泰山,相关部门几乎会会必讲安全,时时要求严查隐患,防“患”于未然。然而,就在主城区,就在人口密集的建设大厦旁,轿车“跳崖”这个“明”患(看得到的隐患)却被忽视了近一年,让人很难奢望一些部门会主动去发现、排查安全“隐”患了。
每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相关部门都会高度重视、深刻剖析、汲取血的教训。病根不根治,事故早晚会发生。作为新闻工作者,笔者时时担心轿车来到建设大厦旁的“网红梯坎”时,像脱缰的野马不听“使唤”,非要到滨河游园“溜达”惹是非,制造“血的教训”。笔者不愿当“乌鸦嘴”,但一些部门的个别责任人如果非要事故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辖区时,才去玩“高度重视”的“老套路”,在办公室、在会议上、在墙壁上打“话平伙”举一反三,估计很难蒙混过关,毕竟有《达州晚报》多次报道作“证”,毕竟有层层压实责任的“军令状”在身。
岁末年初历来是安全生产的关键时期。事后补救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预防。为此,笔者呼吁相关部门、基层社区时时绷紧安全这根“弦”,从“明”患抓起,从整改“网红梯坎”这类“小事”抓起。
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2018年元旦、春节即将来临,让我们共同用行动和担当祈福达州处处报平安、人民时时享欢乐。
□张文
新闻推荐
——记市人大代表苏乾证
达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达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