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江县回龙镇:创新基层治理的“警村贡献”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开江县回龙镇党委、政府立足实际,以首批省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回龙派出所)和全国文明村(锁口庙村)为牵引,以点带面推动全镇基层治理,持续夯实基层基础,扫除盲区、堵住漏洞,切实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警民联防 保障社会安定
“大家注意安全,早点回家。”“你们不要在街上打闹,很危险的。”每当学生上学放学时,回龙镇的街头巷尾、乡村小路,总会看见一支由回龙派出所组建的“两警五员”群防群治队伍,他们身着“警察蓝”、佩戴“红袖标”,风雨无阻。
鉴于辖区线长点多,日常接处警工作量大、警力不足的实际情况,回龙派出所积极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动群众力量,建立以派出所民警、峨城义警为主,治保员、交通协管员、网格员、保安员和保洁员为辅的千人群防群治队伍,形成党政统领、派出所主导、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基层治理大格局,共同构筑治安防控的严密防线,有效维护了辖区社会治安秩序稳定,提升了人民群众安全感。
学生小李的家离学校较远。她说,冬天天黑得比较早,放学值日后没同学陪着,一个人走夜路回家心里总是很害怕,上学前都要跟爷爷说好,放学后要来接。现在好了,有群防队伍巡逻,感觉特别安全,晚上一个人回家也不怕了。
“根据辖区实际,我们统一制定巡逻路线、时间,统筹安排巡防队员。”回龙派出所指导员王健雄介绍道,“在案件高发、防范薄弱点,矛盾纠纷突出区域,赶集日、学校上学放学、重大活动等重要时间节点,我们针对性地增加巡逻频次、人数,提高见警率和管事率,起到震慑作用。”
“早些年没有他们,单单我家里就被小偷‘光顾’过两次,自从有了群防群治队巡逻后,家里再没被偷过。”说起群防群治队,家住回龙镇街道的杨阿姨竖起大拇指,为警民联防这一举措点赞。她感慨道,“其实我们很清楚,多数群防群治队员都是白天忙碌自己的工作,牺牲休息时间参与巡逻,正因为有了他们辛苦付出,治安明显好转。”在警民同心的不懈努力下,回龙镇的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直线上升。
除了千人联防队外,回龙镇还创新推出十五户联防机制,实行“院长”管理责任制,形成邻里守望、相互照应。对人口聚集的村居院落,村民选出“院长”,推广“户户联防”,形成一户多人看守的局面,精准掌握本院人口流入流出动向,收集社情民意、情报线索,积极向镇村汇报,切实确保治安秩序稳定。
三治融合 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近年来,回龙镇以自治为本,德治、法治结合,推进三治融合,有效促进基层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一、不准忤逆不孝。二、不准吵架打架。三、不准乱倒垃圾……”提起声名远扬的全国文明村——回龙镇锁口庙村,熟悉它的人总会想起立在村口的“村规民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不仅要有理,更要符合当地实际。”锁口庙村党支部书记李少彬介绍道,“作为全国文明村,我们的‘三治融合’就是以‘村规民约’为基础开展的。”
为健全村民自治,形成“自我管理”,回龙镇党委、政府以锁口庙村为点,辐射全镇各村社区,建立以村党支部为领导核心、以村委会为自治主体的自治体系。成立了村民理事会,通过广泛、平等的对话方式交换意见、达成共识,形成了“人人知晓、时时遵守”的《村规民约》,实现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增强了基层治理活力。
健全村民自治不仅需要相应的制度创新,也需要用德治激发正能量,培育文明乡风。镇党委在便民服务中心建立德治文化广场,各村设立孝道文化宣传栏,组建3支“坝坝歌舞队”。依托N个载体,设立N个奖项,积极推进“文明祭祀”“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等主题宣传。持续开展“爱心少年”“慈善达人”“最美媳妇”“最佳家庭”等评选活动,引导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感恩有你。推动形成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守望相助的社会氛围,引导村民摒弃陈规陋习,以德为先打造幸福“文明新风”。
实现基层长治久安同样离不开法治保障。为营造良好法治氛围,回龙镇组建了14支60人的法制宣传队伍,依托农民夜校、峨城大讲堂、院坝话法等特色载体,利用司法所、派出所、法庭、法律服务中心资源,通过“法律知识宣讲、以案说法、以案警示”的方式,深入开展法律“七进”和“法治村居”“守法之家”评选活动,促进村民遵纪守法、学法用法,依法维护权益、自觉履行义务,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基层治理。据了解,目前,回龙镇已在全镇实现“一村一法律顾问”,覆盖率100%,累计开展法律咨询、代理服务、警示教育等涉法宣传教育活动53场次,提供咨询服务800多人次。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兰楯 通讯员 谭莉
新闻推荐
今年以来,开江县残联积极落实党的惠残助残政策,聚焦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等领域突出短板,不断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
开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开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