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段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开江县普安镇中心小学 罗学川·
学生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积累知识的过程,语文教学中的语言学习也不例外。当小学生步入小学,在课堂上学习语言时,会感到新鲜有趣。但如果老师简单地把语言课上成单一的学话练习,孩子不仅会感到枯燥无味,久而久之会养成懒动脑筋的习惯,影响他们的思维发展。所以,作为一个低年级的老师,一定要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爱说话、会说话、会想象、会质疑的习惯,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判断正误
培养学生思维的正确性和敏捷性
在说话练习中,设计一组逻辑上有错误的句子让学生去听辨。方法是:如果老师说的话正确无误,学生就可以拍三下手,看谁的反应迅速且正确;假如老师说错了,学生开动脑筋把老师说的话改正确。为了防止学生出现不假思索地忙于拍手,老师向学生提出说话要求:先听后想再说。比如:老师练习“——爱——”的句式时,我设计了一组听辨题放在巩固练习中,老师说:“我爱妈妈。”学生听后就会拍手。老师又说:“电视爱看我。”学生听后会很快地举起小手,为老师纠正:我爱看电视。实践中,我们发现这种方法,精心设计好练习题,上课时占用时间少,学生兴趣浓。既能养成孩子认真听、仔细想、正确说的好习惯,又有利于孩子思维品质的训练。
循序渐进
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刚入学的小学生,说话往往不完整和缺少条理性,为了让老师在说话教学中抛给学生一条思维“绳索”,老师可以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训练学生说话中培养他们思维的条理性,由说完整的话开始,到把一句话说具体,最后到连起来说几句话乃至一段话。
提问法是最初级的训练方法。如出示图片,老师提问:“谁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再问:“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学生再答;老师又问:“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学生回答,这样一步一步把句子说具体。“提问法”还可以用于学生思维有条理的正确推理上,如看图说话“一个水桶”的练习中,老师出示第一幅图问:“谁在干什么?”学生回答:“猴子救小鸡。”老师又问:“猴子用什么办法救小鸡?”学生答:“猴子用水桶救小鸡。”这是图上的内容,老师问完后再问:“那么小鸡是怎么掉进坑里的呢?猴子又是怎么会来救它的呢?”老师用这样的提问引导学生说出故事的起因,然后再让学生把起因与图上的内容连起来说几句话,这种方法起步低,学生易理解接受,在长期的练习中,能逐渐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其次,有顺序地观察也是训练学生思维条理性的一种方法。老师要注意挖掘教材的潜力,在听听说说的基础上让学生读读说说,使学生养成说话时应先说什么再说什么的思维习惯,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
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在一定程度上与学生的知识面有着密切的联系。看得多,听得多,就能在思维的广阔性中得到反馈,但是更重要的离不开老师的训练。
训练学生思维广阔性的重要手段是“求异思维”。老师在训练学生说话时,要积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说自己独创的句子。如我在教学句式“——可以——”时,开始学生思路比较狭窄,但有一位学生说:“太阳能可以发电。”老师及时表扬,学生一下子活跃了,后来学生说出剪刀可以剪羊毛、羊毛可以做毛线、毛线可以织毛衣等许多的句子。
注意了学生说话训练思维的广阔性后,还要培养他们的深刻性。如以“一个水桶”为例,老师提示:猴子怎么会来救小鸡呢?有学生说:“猴子拿着水桶去小河边……”其他学生听后觉得不好,站起来说:“一天,猴妈妈让小猴去帮生病的熊伯伯提水。”这样就合情合理了。学生能生“疑”,说明他们的思维在纵深发展,如老师及时地给予“释疑解惑”,学生的思维会向前有所飞跃。
标新立异
让学生的思维充满想象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猜测、探索、质疑问难、独立见解手段,促使学生展开想象翅膀,从直观入手丰富学生的想象,教师尽量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如实物、教具、学具、图画、投影和多媒体等。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时代的要求,小学语文作为一门主要课程,应该在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作为教师,应通过各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爱说话、会说话、探索、想象、求异、质疑、实践,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地开发和培养。
新闻推荐
位于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开江县境内的中华油橄榄园。(龚俊摄)本报讯(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江吉)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川渝...
开江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开江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