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荣 用摄影释放灵魂 达州文艺群英谱之十九

达州日报 2020-11-27 09:53 大字

《火龙闹春》

《大凉山赶集》

《大凉山的孩子》

“摄影后期是拥有无限可能的艺术再造。”在达州的摄影家中,樊荣鬼斧神工的后期技术令人称道,他将美学理念融入摄影,使光线、构图、影调绝佳配合,营造出强烈的氛围感,画面极具故事性,仿佛能开口说话。

后期技术的无限可能

连拍数张同一小孩面部特写,将其中五种不同的表情组合到一张照片中,或惊讶、或茫然,纯真无邪、质朴可爱,照片将色彩剔除,只以黑白灰色呈现——这张名为《大凉山的孩子》是樊荣探索摄影艺术的作品之一,该照片一经发布,就迅速引起了同好的关注。

“为了捕捉到最自然的表情,起初我只是偷拍他,很快小孩也发现了我。或许是因为身处大凉山,也或许是被摄影师‘长枪大炮’的行头所吸引,对视的一瞬间,小朋友向我投来好奇的目光。”谈到创作理念,樊荣解释,“我去除了原片所有的背景与色彩,单取人物头像并放大,这样的处理让观众更能将目光聚焦于人像的情绪,增加了人物的表现力与张力。在大凉山,大多数孩子稚嫩的双肩从小就要扛起家里的重担,但无论生活多困难,他们的笑容仍然灿烂,眼神依旧坚毅清亮,我想传递出他们对外面的向往、对世界未来的美好期待。”

但在网友的解读中,有人认为,小孩的眼神传递的是一种陌生感,更多展现了城市文明与乡土文明的冲突。“面对任何一张照片,观者的身份不同,解读的角度自然不同,这恰恰正是摄影的魅力所在。”

同样是这次拍摄,樊荣还创作了另一组纪实摄影作品《大凉山赶集》。“每当遇上赶集的日子,天还未亮,大凉山十里八湾甚至更远的村民都会前往集市,有的赶着牛羊成群结队,有的将十几只鸡鸭倒挂在肩上,有的让马驮着货物,有的乘坐巴士将牲畜放在车顶上……各式各样的赶集‘姿势’,将静谧的大凉山烘托得热热闹闹,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樊荣将这些场景悉数纪录,不做大面积剪裁,保留原片人物背景,技法上采用古朴怀旧的影调和浅棕色的色调,使其呈现出来的效果与“乡土现实主义”的油画风格非常相似。

“影调和色调是摄影艺术重要的造型手段,影调是指黑白照片上所表现的明暗层次,色调是指彩色照片上色彩的对比与和谐。创作人文纪实作品时,不需要艳丽的色彩,浅色或黑白色调突出环境真实与朴实,表达一种历史感和久远性。通过后期技法的不同实践,摄影作品的呈现效果拥有无限可能。”樊荣说。

摄影是创作者与相机的美妙合奏

纵观樊荣的摄影作品,时常能找到一些美学理念,尤其体现在他的影调和构图运用上,这与他幼年便学画的经历有关。受国画家父亲江雪熏陶,樊荣自小爱画痴画,将各画种的艺术特点谙熟于心。退伍后,他被分配到家乡的文化馆,因工作与摄影结下不解之缘。

每一张令人惊叹的大片背后,摄影师的艰辛难以言喻,恰如诗句“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所描写的,摄影师的确要“行”与“坐”,但却远没有诗人那般惬意。“最美的风光往往要穿越无人之境;摄影最佳时间是一早一晚,长时间的昼伏夜出,只为日出日落的须臾片刻。唯这时的光线柔和,太阳照射的角度能拉出丰富的线条;太阳升高后形成顶光,画面中很少出现阴影,使画面缺乏立体感,很难出片。”

对于这种苦,樊荣总是乐在其中。为拍摄长城的日出景象,他曾在2000年11月前往河北坝上地区。“凌晨四五点上山踩点、找机位,在零摄氏度以下的环境里,皮肤稍有裸露就会立马被冻得发紫,连按下快门这么一个简单动作都变得十分艰难。不过,定格下辉耀光芒升起的那一刻,心中的温暖拂去一切寒僵。”

骨折未愈,拄着拐杖也要外出拍摄的事,他未尝没有做过。“摄影让我随时充满激情!摄取奇妙瞬间,捕捉动人形象,创造引人入胜的意境,追求光影效果,探索新颖技法,兴奋对焦、按下快门……这是创作者与相机的美妙合奏。”

纪录开江的时代变化

30年来,樊荣走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但更让他骄傲的却是在开江每个乡村、每个山头、每个田间都留下了足迹。“作为一个地方摄影家,我想做更多对地方有意义的事情。”

樊荣把目光聚焦于纪录开江的时代变化、“非遗”和老建筑,已经完成了耍火龙、豆笋、板鸭的系统性纪录。“纪录‘非遗’需要耐心与细致,如拍摄耍火龙,拍摄‘耍’的过程只是其中一个步骤,还得囊括火龙的制作过程、传承人等方面,全方位地呈现其文化内涵。”数十名壮士赤膊上阵,舞动龙身,铁水打向空中,喷向火龙,顿时火花四溅,人们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樊荣这张低角度仰拍的《火龙闹春》,多次被入选国际、全国大奖,让开江走进更多人视野。

“曾经‘两河’被人们称为臭水沟,经过数年来的治理,再加上近年来的灯光美化工程,其变化令人惊叹,同一地点用拍摄对比照的记录方式更有意义。”在樊荣的硬盘里,与开江有关的照片就有数万张。

作为开江县摄协主席,每年春节前夕,樊荣都会带领协会成员到开江的边远山区,为那里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免费拍照,送上一份关爱,至今已经坚持了十多年。

摄影之外,樊荣坚持探索书画艺术,广泛活动于艺术圈,这样的生活方式,让他不断地接触新鲜事物,不落后,不落潮,站在时代前沿。当下,他将重心放在培养新生代摄影工作者上,如太阳般源源不断地传递光热,“常规化的刊物和展览要坚持办;开展多种形式的摄影创作培训,邀请省、市级著名摄影家和评论家传经送宝;通过各种摄影比赛发现摄影人才,重点组织专题摄影研讨和交流本土民间民俗摄影创作经验。”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戴静文

新闻推荐

给老奶奶送棉衣

·开江县长岭中学八(1)班/何雨欣·从小到大,爸爸妈妈都在教育我,对长辈要尊重有礼貌,对年老的人要多关心多体贴。爸爸妈妈的教...

开江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开江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