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乡土三十余载 誓让贫困村展新颜 记达州市第五届劳模开江县讲治镇程家沟村党支部书记童德顺
“共产党人,就要时时记着群众;村干部,就得天天念着村民,为乡亲解决问题,为村里谋福利。”这是开江县讲治镇程家沟村党支部书记童德顺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担任村干部以来的工作写照。童德顺是土生土长的程家沟村人,曾教书育人10年,当选村文书、村支书后,他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加强公共秩序管理,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打造宜居家园。2020年,童德顺被评为达州市第五届劳动模范。
立下志向 誓让“穷”村展新颜
“在办公室干坐着,是我最难受的事。”在办公室聊了没一会儿,童德顺就拉着记者出了门,“走,跟我到村里看看。”
走进程家沟村,沥青路面干净整洁,空气清新怡人,村里大规模发展的脆李、银杏、花椒产业欣欣向荣,返乡务工的年轻人也多了起来。很难想象,程家沟村曾经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产业滞后,是开江县典型的偏、远、穷贫困村。
1962年出生的童德顺,是一名有着32年党龄的老党员,1980年高中毕业后便教书育人。作为早期村里少有的文化人,他决心要改变程家沟村贫穷落后的面貌。1989年,他毅然辞去教师一职,当选为程家沟村村文书、支部书记,开始为村子寻找发展之路。
狠抓脱贫
改善村民生活环境
走马上任后,童德顺便在村里挨家挨户走访,征询老百姓的意见。当时,他从群众口中听到最多的,就是村里糟糕的道路情况,让大家出行十分不便。由于当时村民主要依靠农业种植为生,产出的玉米、水稻等农作物要卖出去,村民清晨4点就要背着货物出发,穿过田坎山路赶到河边,坐1个多小时的船,上岸后再走一段路,才能赶到讲治镇,去一趟需要3个多小时。由于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剩下的多是老弱,这一趟走下来的艰辛不言而喻。
为了修通村民的“致富路”,童德顺四处奔走,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让大家捐款、捐土地。最终,程家沟村村民自筹资金22万元,并将自家土地无偿捐献出来。2000年,一条宽4.5米、长11公里的碎石路修通了。2015年,碎石路硬化工程提上日程,童德顺带领村民连续作战,硬化道路30公里,拓宽油化进村道路15公里,连接起了讲治镇中心村、蚂蚁沟村,彻底告别了出行难。
在帮扶单位和童德顺的共同努力下,程家沟村还搭建起了光纤,村民看得更远、听得更多;通过易地扶贫搬迁,62户村民搬进新房;修建山坪塘20口、蓄水池8口,90%的村民用上了自来水。“还开通了农村公交,赶场一两个小时就能打个来回,再也不用坐船赶场了。”
立足实际
以示范引领抓产业发展
为了发展产业,引导村民脱贫增收,童德顺多次实地调研,并会同产业发展专家商讨,制定了“村上宣传引导助推、大户示范引领带动、群众参与发展助力”的发展模式,引导村民发展潜力大、产值高、可持续的产业项目。
目前,程家沟村产业发展蓬勃兴旺,已种植脆李600亩、银杏400亩、三红柚200亩、花椒200亩及大雅柑100亩。通过土地流转或入股、吸纳就业、辐射带动等方式,全村129户贫困户399人全部实现脱贫,村民人均年收入由2014年的3750元提高至9150元。
为了拓宽村民农特产品销售渠道,2016年,童德顺还牵头村集体成立了开江县程家沟农业发展责任有限公司,打造“程家沟村”品牌。“比如水稻,村民自己卖只能卖7毛钱一斤,我们统一到农户家里收购,加工后销售能卖到5块钱一斤。”童德顺以销售优质农产品为契机,积极创新销售渠道,将优质农产品通过微信、抖音等网络媒体推向全国。同时,与中国邮政、德邦物流等签署合作协议,打通农产品物流渠道,物流成本降低30%以上。
几年下来,程家沟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连续3年年收入超百万元,年增幅10%以上。2017年12月,程家沟村顺利退出贫困村序列。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20万元,其中利润50万元。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田乙斯
新闻推荐
正处二十多岁的您,如花季少女,也有那么多的涓涓心事,所以您懂得了我们的心,明白了我们的感受和叛逆。比我们大不了多少岁的您...
开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开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