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竹山村: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

达州日报 2020-08-31 08:37 大字

宽阔平整的道路直通家门口、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吃水用水不再发愁、在家干活就能赚钱……近日,记者一行驱车沿着宽阔而又蜿蜒曲折的乡道,来到开江县灵岩镇白竹山村,探寻这个贫困村的脱贫蜕变之路。

结对帮扶

开启村民的致富之路

白竹山村是全市38个深度贫困村之一,位于开江县东南部,距县城32公里、灵岩镇场镇15公里,平均海拔800米,最高海拔1128米,属于山地丘陵地区,全村幅员面积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29亩,辖8个村民小组、427户1131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4户、355人。

“2014年以前,我们村的村道全是土路,没有硬化,便民路更少,村民出行只能靠步行。”谈及村上这几年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党支部书记李小波感慨万分地说,直到达州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以下简称“市文体旅游局”)结对帮扶白竹山村后,这一切才开始有了新的变化。

“以前由于交通不便,下山赶场,天没亮就出门,要天黑了才能赶回家。”村民李尚芝告诉记者,现在的道路全部硬化了,到哪里都方便。

据市文体旅游局派驻该村第一书记王剑介绍,截至目前,该局先后筹集300余万元,把白竹山村主干道从原先的3米拓宽到4.5米,同时修建了村组道路25公里、入户便民路2公里、产业道路5公里,并全部进行了硬化。

白竹山村村民前几年吃水用水,基本上都是在房子附近挖一个或好几个坑来收集水。但大多数时候都不够用,还需要去很远的地方挑水。为了解决该村吃水难问题,市文体旅游局在该村修建了14口蓄水池,并安装了饮水管道16000米、产业灌溉管道10000米。如今,白竹山村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除此之外,该局还对白竹山村年久失修的9口山坪塘进行了维修。

基础设施建设

让村民生活更加幸福

交通基础设施越来越好的同时,文化设施建设也不能落下。以前的白竹山村村委会破旧不堪、设施简陋。在市文体旅游局的帮助下重建后,该村便民服务中心、多功能放映厅、广播室、农家书屋、卫生室、健身设施等一应俱全。

“这是开江县唯一一个农村多功能放映厅,用于农村夜校上课和组织村民看电影。”王剑说,夜校一般每月上两次课,主要讲种养殖技术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同时,市文体旅游局还帮助该村修建了5个文化广场,供村民们休闲娱乐。

此外,针对该村通讯信号、广播电视信号不能全覆盖的问题,市文体旅游局经过前期现场调研、勘查,决定采取无线覆盖方式建设白竹山村地面数字电视信号。随后,该局共投入近30万元,在该村建设了1个信号塔,数字电视发射信号不仅在该村覆盖率达100%,还惠及了周边的几个村。同时,该局还为该村每家每户免费安装了电视机顶盒。

发展种养产业

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

2019年,白竹山村通过西瓜种植,获得村集体经济收入1.2万元;通过飞地模式对外投资分红,获得村集体经济3.6万元,两项合计4.8万元。

李小波告诉记者,茶叶种植是白竹山村的主要产业。记者走进该村的老茶园和新茶园,映入眼帘的皆是一大片绿色,令人心旷神怡。“老茶园是上个世纪70年代留下来的,目前种植了200亩红茶;新茶园有353亩,是2017年初种植的绿茶。”李小波告诉记者,接下来,该村还会修建茶叶加工厂、建立网上销售平台,从而依靠茶叶产业稳定村民的收入。

6组村民程从忠今年51岁,通过短短几年时间的努力,他从一名仅仅只能养家糊口的贫困户成为了“脱贫致富光荣户”,再成为了不少人羡慕的“致富模范户”。

“我最开始从一只羊‘发家’的,今年养了20余只羊、9头牛、8头猪,还有帮扶单位给我发的20只鸡苗,现在也变成了30多只。”程从忠提及自己的养殖产业,笑得合不拢嘴。

近年来,市文体旅游局每年都会为群众送鸡苗,再不定时回收,以购代销帮助群众增收,同时还帮他们寻找更多的销售渠道和平台。在大家的努力下,村民们的腰包日益鼓了起来,白竹山村也实现了全面脱贫。

“后续我们会根据村上的实际情况,继续打造特色产业。”王剑说。

□本报记者 蔡尧 见习记者 郝富成

新闻推荐

开江男子冒领亡父4万养老金 社保工作人员悉数追回

本报讯开江男子李某在父亲去世后,却没将消息告知父亲单位,冒领亡父12个月养老金4万多元。开江县社保局工作人员经过长达近...

开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开江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