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浆池坝到讲治

达州晚报 2019-11-06 14:37 大字

□林佐成

因为历史久远,开江许多地名的来历,已无从稽考。然而,也有一些地名,还是能透过历史的尘埃,探得一星半点的痕迹。它们要么与当地地形相关,要么与当地文化传统相连;要么传承着一段历史,要么寄托着一种念想。尤其是一些地名的更新,更是毫不掩饰当地人的梦想与希冀。讲治便是一例。

先前,讲治并非现在的称谓,而叫浆池坝。浆池坝之称谓始于何年,已无从知晓,但自新宁各场镇有历史记载的乾隆年间起,浆池坝便赫然在列。

早年,讲治镇所处并非现在的位置,而在贺家塆,名曰贺家场。贺家场地势高远,场镇虽小,人口却不少,而场上只有一口数十米深的水井,用水便成了场上一大难题。尤其是随着场上人口增多,缺水问题日益严重。许多时候,场上的百姓不得不排着长长的队伍,守候在井沿边。而一碰上干旱年月,场上的百姓,不得不担着水桶到数里数十里外的荒效野外找水。其间,场上的百姓也曾自筹资金,在场镇周围打井,却总不如愿。因为缺水,场上的百姓怨声载道;因为缺水,场上的百姓反目成仇;因为缺水,场上的百姓大打出手。

后来,一个风水师路过此地,发现了问题的端倪。他找到场上德高望重的老人,建议将场镇迁移到场下的埔子岭,并提醒老人说,埔子岭后那个硕大的湖泊,完全可以解决场上的用水。老人听了,猛一拍脑门,他想起了那个碧波漾漾的清澈湖泊,想起了那个水鸟翻飞野鸭出没的大片水域,想起了那个岸边绿树环绕四周山峦起伏的秀美去处。他直责怪自己只知道带人四处打井,却不知道组织人马迁址。

于是,一场大规模的搬迁,在老人的主导下,拉开了帷幕。尽管贺家场是穷山恶水,尽管大家都艳羡那个风光旖旎的湖泊,然而要真正离开故土,他们还是千般不舍,万般难离。几经反复中,终于在康熙十年即1672年,迁入到现在的埔子岭。

迁址后的老百姓,犹如卸下了身上的重担,生活一下变得美好起来。他们不再为一挑水,起早贪黑地加入到争抢的行列;他们不再为一瓢水,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大打出手。他们明白,场镇后那盈盈一湖水,足以供他们做饭洗衣,足以供他们饮用浆洗,足以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

于是,晨雾迷漫的清晨,常见三五个或七八个悠闲的老者,叼着土烟,担着水桶,信步而行。他们摆着闲谈,拉着家常,慢悠悠地往湖边而去,尔后担着晶亮亮的湖水,咯吱咯吱而回。兴致高时,他们干脆在回家的途中,将扁担一搁,水桶一墩,清清喉咙,亮亮嗓子,让悠长的山歌与公鸡的啼鸣相应和。

于是,夕阳西下的黄昏,常见一群群年轻的媳妇与姑娘们,端着木盆,结伴而行,她们一路追逐,一路打闹,叽叽喳喳中犹如一群飞往湖边的麻雀。在木棒噼里啪啦的捶打声中,在水花飞溅的捣衣声里,在粗门亮嗓的喊叫声下,女人们已端着清洗好的衣服,沿湖岸迤逦而回,丢下一湖涟漪,独自在那儿晃动、晃动。

于是,那湖水变成了润滑剂,它消弥着猜疑,缝合着隔阂,将街面上的一家家,调教得和和美美;那湖水化成了清洗剂,将一个个蓬首垢面的老人与小孩,将一间间尘垢满面的土屋,洗濯得清清爽爽,荡涤得干干净净;那湖水化作了营养液,滋润着街面上的男人与女人,让他们变得眼也明亮,心也清爽,神也活泛。

湖水滋养着场镇,湖水成就着场镇,它融入了场镇的血脉,化成了场镇的魂魄,它给场镇注入了精气神,它直接催生了一个土色土香而又诗意盎然的名字——浆池坝。

此后,浆池坝作为新场镇地名,与添子店(今甘棠镇)、任市铺(今任市镇)等一道,开始在历史的长河中穿行。它走得起起伏伏、跌跌撞撞。在艰难曲折中,在执着坚韧下,穿越了两百多年的历史。

与此同时,它身后的湖泊,也在行走,也在穿越,只不过它走得更加蹒跚,更加踉跄。随着岁月流逝,人口增长,随着人们毫无节制的利用与损毁,它开始失去往日的风光。它清澈的湖水开始变得污浊,它辽阔的湖面开始逐渐萎缩,它幽深的湖底日益被沙土壅堵。终于,曾经波光粼粼的湖泊,变成了一口污秽不不堪的水塘,进而,只留下一滩裸露的顽石与黝黑的泥沙,只留下疯长的野草与散漫的荆棘,只留下湖岸边葳蕤茂盛的丛林。

随着湖泊干枯,浆池坝就像失去了魂灵。虽然场镇上的百姓通过掘井,依旧能找到清亮亮的泉水,人们依旧能快活地捣衣做饭。然而,场镇上总是躁动着一种不安,弥漫着一种浮华。到满清末年,随着王朝腐朽的加深,社会动荡的加剧,浆池坝终于酿成了严重的匪患。那些掩藏于湖岸边丛林里的匪徒,时不时钻出丛林,挥舞着马刀,冲进场镇,一顿猛吹猛杀,尔后带着抢夺来的钱物与女人,又迅速消失于湖岸边的丛林。

猖獗的匪患,让浆池坝失去了往日的祥和与安宁,人心惶惶中,水深火热里,人们开始谩骂、诅咒。这个已带着满身疲惫与倦怠,带着满身创伤与无奈的地名,终于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在匪患得到初步平息的1906年,曾外任过知县与双开联防处长的场镇知名人士胡治元、陈三级、杨华堂等,为了讲究治理方法,稳定社会秩序,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通过一番协商,决定将浆池坝更名为讲治坝,一个古色古香的地名就此落下帷幕。由此,一个崭新的地名——讲治,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新闻推荐

入选家庭农场典型 开江“养猪王”凭的啥?

编者按日前,农业农村部公布了第一批26个家庭农场典型案例,四川省有两家家庭农场入选,分别是达州市开江县鸿发家庭农场和...

开江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开江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