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雄村脱贫奔康的“领路人” 记川煤集团驻开江县大雄村“第一书记”张勇
张勇了解村道修建情况
大雄村,省定贫困村,位于开江县讲治镇福临山区,由于基础建设薄弱、农产品销售困难、村民思想观念僵化等因素,一直制约着该村的经济发展,导致贫困户难以摆脱贫困。如今,该村入村道路宽敞平整,村民住进了干净整洁的新房,种养殖业发展迅速,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川煤集团派驻的“第一书记”张勇的辛勤付出,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头。
以基础建设为突破口 当好工程“协调员”
2018年2月,第一次踏入大雄村的张勇,便被村里简陋的景象所震撼,入村道路崎岖难行,村内组道垮塌,村民住房简陋、生活艰辛,一幅幅画面映入脑海。如何快速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了摆在张勇面前的第一道难题。张勇沉下心来,认真思考谋划,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首先完成了组道垮塌路段修复工程,解决了40户191人的出行难问题,极大地鼓舞了驻村工作组与村支两委的信心。接下来是D级危房改造与入村道路拓宽工程,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两项工程需要同时进行,而入村道路拓宽工程又需要封闭施工,这成为了摆在张勇面前的又一道难题。在张勇的努力下,一个个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各项工程如期完成,看着平坦宽敞的道路,村民住进了干净整洁的新房,张勇感受到一切的艰辛付出都值得。
以集体经济为着力点
当好产业“指挥员”
“我们村的高山大米是特色,颗粒饱满、清香爽口,吃过的人都说好,但是由于种植品种不一、销售分散等原因,导致售价便宜,确实不划算。”村支部书记李仁伟在村产业发展座谈会上感叹道。了解情况后,张勇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大米产业发展好。张勇开始逐户走访调研,详细了解村民种植大米的品种、产量、化肥使用及土壤质量等情况,认真记录,汇总成册,全面掌握了该村大米种植基础信息。接着,张勇主动带着问题前往重庆长寿、川西金川、西南大学实验基地考察学习,邀请农业专家到村现场“把脉问诊”,经过一系列的实地调研、科学论证,最终确定了C优长粒型高山大米品种。经过近4个月的努力,张勇利用村里已注册的雄业农业公司,将村集体经济入股大米产业,按照“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收购时以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农户大米,通过大米加工厂房进行加工装袋,最后统一对外销售,利润存入集体经济,形成了高山大米“种植——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体系,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与农户的双增收。2018年,该村共销售高山大米6.28万斤,实现利润9.42万元。
以订单农业为助推器
当好市场“开拓员”
“张书记,你如果能解决我家喂养的熟食猪、跑山鸡的销路问题,那就太好了,这样我们就能安心喂养,没有后顾之忧了!”张勇在一次入户走访时,与贫困户邓秀忠拉家常了解到。在城里生活的张勇知道,熟食猪、跑山鸡一直深受城里人的喜爱,大雄村的畜禽都是用粮食喂养,不仅绿色健康,而且定期防疫,吃着安全放心,张勇决心要为该村畜禽销售打开一片市场。张勇将各养殖户家中的畜禽数量、饲养周期与集团公司职工购买意向等情况进行汇总分类,按照“订单式”农业的模式,组织供需双方签订购买协议。“订单式”农业的推行,不但让养殖户吃上了“定心丸”,而且激发了村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今年年初,该村又成功签订农产品购买协议46份,实现了“订单式”农业的循环发展。
一年多来,张勇扎根大雄村、辛勤付出,克服了脱贫攻坚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与困难挑战,真心真意为村民拔穷根,全心全意为全村谋发展,带领广大村民打赢了脱贫攻坚的翻身仗。今年3月,该村顺利通过了四川省脱贫成效考核检查,成功实现脱贫摘帽。
□文/图 袁浩 特约记者 王永明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专家组前往开江县,对全国21家先进典型家庭农场示范场之一的开江县“鸿发家庭农场”进行...
开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开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