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话“凤毛济美” □彭 辉
在开江县普安中学珍藏着一块颇有价值的匾额——“凤毛济美”,这一艺术精品不仅是200多年前的嘉庆时期作品,而且规格颇大,足足有3平方米。这匾来自何处?有何寓意?笔者不妨带您去了解一番。
谈到这匾的来历,该校年近退休的袁博毅老师倒是略知一二。其实这匾最早是悬挂在普安老戏台上的,后来戏台改成了学校,也就是普安三完小。文革期间“破四旧”,有人建议把它取下来砸了当柴火用,在当地有点见识和声望人的极力反对才保留了下来,完美的理由便是可以用来给娃娃做黑板。后来学校整合,普安三完小合并到普安中学,匾额被重新上漆,悬挂在显眼的位置,得以完好的保护。为了继续寻觅其源头,笔者找到了本土作家、知名文化人武礼建先生。恰好他是土生土长的普安人,小时更是经常在戏台玩耍。年过七旬的武老师说到这戏台就神采奕奕起来。原来普安镇是赫赫有名的川东“四大古镇”,早在明代中叶,就有商人在今宝塔坝乡的新场、栾家场兴市赶场,开店设铺,经营日用杂品,开店提供旅客、商人食宿。明末修关帝庙时,挖出一尊名叫普安祖师的菩萨和记载普安祖师的碑文,因此而得名“普安镇”。后经清朝至民国时期的发展,遂成了20多条大小街,其繁华景象不亚于开江城,故有“好个普安镇,胜过开江城”的民谚。经济的繁荣促进了文化的繁荣,炮台、庙宇、书院、宫殿、戏台密集,特别是逢年过节更是热闹非凡,曾经有人在戏台附近发现了“禹王宫”字样的砖石。“那时的群众娱乐的项目少,看戏是主要的大众娱乐。戏台的三方都有楼阁,有钱有地位的可以在楼上观看,老百姓就在下面的坝坝上看。开江的川剧很有名气,戏班子到这里来演出时间很多。”武老师如此介绍。谈到这匾的来历,武老师认为“凤毛济美”或许与戏剧表演有关系,因为戏剧表演的道具多是羽毛,是很精致高贵的,凤毛济美或许就是鼓励后人传承传统艺术,力求表演精益求精,使戏剧表演发扬光大,更大地丰富老百姓的生活。
倘若撇开匾额不是戏台遗留下来,单从字面意思来看,又有一说。凤毛济美,在词典中为一成语,旧时比喻父亲做官,儿子能继承父业。那么这匾额应该是非常高雅的赠品。这得从一个典故说起,据《春秋左传》记载,很早很早以前高阳氏的后代出了八位才子,高辛氏也有才子八人,“此十六族也,世济其美,不陨其名”。后世承前世之美,是谓世济其美;并且,后世还应不坠前世的美名。这无疑是个美妙的话题。这话题与人们关于凤呀麟呀的美好想象相融合,就有了祝贺添丁之喜的用语:“凤毛济美,麟趾呈祥。”麟与凤比肩,是因《诗经》有“麟之趾,振振公子”的名句,“麟趾”用来比喻子孙昌盛。那么普安、开江有没有这样的英雄人物呢?完全是有的。道光年间的新宁(开江古称)县令吴协有诗歌《题刘槐村暨屏山子传》,以记实的笔法抒写了槐村屏山子血性义勇抵御外贼的英雄壮举,他们使得弱小的新宁难以攻破,一方百姓得以平安。其诗句为“凡毛焉得比凤羽,凡蹄焉得比麟趾。天生奇异世所希,卓哉槐村屏山子。槐村系出古彭城,代有英多磊落人。……麟之不仁蹴生草,凤之威不犹凡鸟。如公父子那能多,如公父子安可少。”(详见《新宁县志(清·道光十五年)》)史料足以说明开江不乏凤毛麟趾之人,也应证了嘉庆年间匾额“凤毛济美”的感召之力。只是成斋主人为何许人,尚待考究,单从长2.77米,宽1.1米,厚0.35米的匾额推断,题写之人也非同凡人。
“凤毛济美”虽被当地文化部门收录,但仍留于普安中学,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不管是艺术上的执着追求,还是道德上的孜孜以求,都是一所学校应该秉承的精神财富。
新闻推荐
“政策讲解得很清楚,需要哪些报销材料还帮我写下来,这样我就不怕准备的材料不完整而多跑路了。”刚咨询完医疗报销程序的谭...
开江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开江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