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写书 教书 作家武礼建的书缘人生
武礼建书房一角
从未放弃过读书的武礼建,终于在1977年有了一次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高考语文试卷上“默写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的难题,对他来说不费吹灰之力。在开江文科1.06%的录取率面前,他被录取到达县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
除了参与创作风靡全国的“雪米莉”系列,他还先后出版小说三部曲《公馆私情》《公馆私情(续)》《绝对私情》,长篇小说《大公馆》《罗家大院》《窗外泪》《冰雪女老师》等10余部,散文集《三舍居札记》等。
“教师要永远保持学习者的姿态,最重要的求知途径就是阅读。”毕业以后在开江县教师进修学校教书的武礼建,对教师教书不读书的现状表示担忧,并以“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为座右铭来教导自己的学生,以“读书——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作为家风。
读尽万卷藏书
武礼建老人的房间,四壁皆是或新或旧的书柜,具有时代记忆的小红本《毛泽东语录》、全套《世界文学名著》、自清代以来数个版本的《开江县志》、十余年的《人民文学》……上万册的藏书,老人记得每一本书的来历。
“我出生于新中国成立之初,祖辈是街头小贩,没有钱买课外书,只得抱着课本反复背诵。破天荒地拥有了些许零花钱,一口气跑到开江县城的新华书店,买了一套上下两册的长篇小说《红岩》。这本长篇小说定价为2.3元,单是那封面上火红山岩上斜出一枝的红松,就足足让我陶醉了数日。”本想着等日子变好了多读点书的武礼建,在高中时期却碰上了“文革”。在“上山下乡”的岁月里,连课本都没有了,找一本书来读,在当时是要冒着极大风险的事情。纵然如此,武礼建依然读了《红楼梦》《第二次握手》等书籍。而借调开江县文化馆工作期间,他更是一头扑进书堆里,不分青红皂白,琴棋书画、歌舞曲艺、戏剧电影,拿到书就读。秦牧的《艺海拾贝》一书,他只花了一天两夜,从头抄到尾。
1977年恢复高考,从未放弃过读书的武礼建考进达师专中文系带薪读书。从书荒里走出来的第一代大学生,闯进知识的殿堂后如鱼得水,为了买一套相当于自己三个月工资的《现代文学》作参考资料,武礼建忍痛卖掉妻子刚买给自己的一条西裤。大学三年,嗜书如命的武礼建总算有了属于个人的藏书,虽然只有一小箱。
工作后,武礼建也是省吃俭用,把大部分工资都用来买书、购书。每到外地出差必去书店,见到好书,省下饭钱也要买走。开江县城的书店里买不到《时间简史》,武礼建就成了最早的一批网民,从阿里巴巴和一些旧书网站上“淘书”。
写书著作等身
B
在高小,武礼建喜欢听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在初中,他对作文课最感兴趣,一篇作文能写出十三页;在达师专中文系,武礼建创作了大量诗歌、小说、散文。“我第一次写的电影剧本被文学社社友甩在地上,他还嘲讽我说,你写的东西实在太幼稚了。”回忆起初涉文坛的狂热,武礼建的记忆铭心刻骨。
上世纪80年代末,武礼建要供养两个孩子读大学,好友见其生计艰难,邀他加入以雪米莉为笔名的“畅销书”创作团队。“读地理让我能描绘各地风物,读诗词锻炼了我的文笔。”多年的积累在作品中显现,初次投稿中篇小说,便挣到500元稿费。
在“畅销书”创作过程中,武礼建渐渐从通俗文学转向纯文学,先后出版了小说三部曲《公馆私情》《公馆私情(续)》《绝对私情》,长篇小说《大公馆》《罗家大院》《窗外泪》《冰雪女老师》等10余部,散文集《三舍居札记》;自印了散文诗《油菜花花黄》,阅读随笔《读书、读书》。由于早年在文化馆工作过,他一生钟情舞台艺术,创作剧本、曲艺等作品近百件。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三幕话剧《救生船》、音舞诗画《水之韵》和大型音乐舞蹈剧《筑乐开江》,以及民俗歌舞《薅秧扭扭》《开山汉子》《迎亲》《闹房》等。
教书育人不倦
“教师要永远保持学习者的姿态,最重要的求知途径就是阅读。”毕业以后在开江县教师进修学校教书的武礼建,对教师教书不读书的现状表示担忧,并以“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为座右铭来教导自己的学生。得益于读书,武礼建思维超前,作为教师,他从不陈词滥调、照本宣科,上世纪80年代就倡导运用电脑教学,用多媒体授课。
作为家长,武礼建信守“读书——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的家风。在他的影响下,一家三代都热爱书籍,即使在快餐文化、碎片阅读盛行的今天,一家人都仍然坚持手捧一本书的阅读方式。
近十年,武礼建开始研究地方文化,不仅读完了乾隆二年版的《新宁县志》和地方志办公室修纂的《开江县志》,还从县图书馆里印回各种资料,走遍每一个乡镇考察,积极为地方文化经济建言献策。
“现代人的知识结构与我们不同,很多书都上了年纪,怕是要淘汰。”谈及自己的万卷藏书,武礼建说,自己最宝贵的是从这万卷书中读出的家风:“读书——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
□本报记者 蒲建国 龚俊 戴静文 文/图
新闻推荐
野外住帐篷。无线电追踪大熊猫。胡锦矗和夏勒。黄燕供图野外考察大熊猫。□谭楷今年90高龄的胡锦矗教授...
开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开江县这个家。